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西元494年)前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諸朝,其中尤以北魏和唐代最盛,大規模營造達150多年。龍門現存窟龕2100多個,佛像10余萬尊,佛塔40餘座,碑刻題記2870多塊。其勢恢弘壯觀、藝術魅力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
這精美的石雕藝術真實地再現了我國唐代的藝術水準,然而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外敵入侵內部軍閥混戰,這偉大的藝術寶庫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橫禍,看那被盜一空的石洞、被殘忍地砍掉腦袋胳膊的哭泣的石像,每一個遊人是不是心中都在流血?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大會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從此評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申請活動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如何使偉大的藝術遺產永遠保存下來,只有使它真正成為全人類的保護物件,讓全世界全人類都關注它研究它保護它。
1985年底,中國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此後多次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要使龍門石窟這一世界文化瑰寶走向輝煌,只有它被申報成世界文化遺產。在此情況下,隨著洛陽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洛陽市委、市政府把龍門石窟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工作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
一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攻堅戰
為了確保龍門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洛陽市委、市政府組織有關部門相繼制定了《龍門石窟保護規劃》、《龍門石窟保護管理條例》,使龍門石窟的保護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軌道。為了完善龍門石窟保護檔案資料,1997年以來,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拍攝了洞窟、造像照片近萬張,繪製圖紙8000多份,撰寫說明文字17萬字,完善了石窟保護檔案資料。同時,還抽調10余名文物專家和業務人員組成申報文本起草小組,經過3個月的艱苦努力,終於完成了近10萬字的文本的編寫、印刷(中、英文版本)和圖表、照片、幻燈、錄影的製作任務,並於1999年7月初,由國家文物局派人送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國家文化局審核此文本時稱讚“龍門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文本是目前我國編制品質最好的文本之一”。
然而龍門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關鍵還是環境問題。由於歷史原因,龍門石窟保護區內出現了一批與龍門石窟環境不相協調的建築物和違法(章)建築物,直接影響龍門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並危害龍門石窟的壽命。
為申遺成功,洛陽市組織力量,強力攻堅,共拆除包括“中華龍宮”、環幕影城在內的各種建築約15萬平方米,關停磚瓦廠5座,取締沿河碼頭5個,清理河道10余萬平方米,複耕土地300餘畝。最讓人感動的是在申報前洛陽市一退休老同志騎著車子沿河查看,給我們建議說有哪些地方還有污染要治理;關林附近的小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自發地在滿山遍野揀白色垃圾;當地的駐軍營房拆了,戰士們還來栽樹還來打掃衛生;驗收的時間迫近,在寒冷的冬天,市民們連夜種草栽樹鋪磚……
經過治理,龍門石窟保護區面貌煥然一新,窟區路面寬敞整潔,水面碧波蕩漾,樹木鬱鬱蔥蔥,山色更加秀麗,基本上恢復了龍門石窟保護區文明、靜謐的歷史風貌。
2000年1月2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專家、美國伯克利大學教授穆罕默德?姆法爾先生來洛陽考察評估龍門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情況。站在龍門石窟賓陽洞前平臺上,環顧四周,山上殘雪映蒼松,分外妖嬈,山腰“精舍鄰峭壁,千龕繞層阿”,山下綠水輕拂楊柳,碧波蕩漾的水面上,野鴨、白鵝翔集,魚鳥悠閒嬉戲,他不禁連聲稱讚:“太美了,太美了!”考察評估後,欣然在留言簿上寫道:“我在龍門參觀了世界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
2000年11月30日,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通過洛陽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申遺順利成功。
山不在高有石窟才靈
洛陽龍門景區管理局的李隨森副局長中告訴記者,龍門石窟能申報為世界遺產首先是其自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含量,再有就是凝聚著幾代保護人的心血。新中國成立後,龍門石窟的保護一直沒有間斷,我們的管理人員都有這樣一種心態,假如石窟在我的手裡被毀壞了,我就是人民的罪人。可以說現在的工作主要是保護,保護是景區的重中之重。
原來景區道路不好,滿目滄桑,石頭雜草堆擠,五十年代成立了管理機構,機構成立後開始清理;到七十年代開始搶救性保護,對要坍塌的進行加固保護;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綜合性治理搶救階段;九十年代後期到現在提升到用科學方法來保護,進行防水堵漏工程。從申報成功後又加強環境治理,對附近的石灰窯水泥廠關閉。再就是對文物的本體保護,與國家大專院校地質研究所等聯合共同研究,整合洛陽科技力量來研究保護龍門石窟。與北京大學合作對龍門石窟做考古報告,這在全國還第一次用高科技進行三維掃描,這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結合的國家項目,並在全國推行。2001年,日本一財團通過聯合國教科文衛捐款126萬美元,對龍門石窟提供儀器、技術共同來保護,經研究挑選了3個洞窟先進行保護,名字就是聯合國龍門石窟修復工程,該專案正在進行中。
龍門景區管理局李振剛局長則沉穩地說,申遺的成功標誌著龍門已不單屬於洛陽,也不只屬於中國,它更是世界的。我們這些管理人員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責任心更大了。
為更好更有效地保護好石窟,洛陽市和龍門石窟景區投入了更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對石窟景區進行治理和保護:近年來,龍門石窟景區積極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完成了石窟區地質調查、水環境調查、植被影響調查、地形測繪和試驗洞窟測繪。在石窟內安裝了氣象儀、空氣品質自動監測儀、洞窟滲水監測儀,對造成石窟病害的環境因素進行自動化連續監測。與義大利合作開辦了石質文物保護修復培訓班,建立了保護試驗室,對奉先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和保護研究。此外,龍門石窟景區堅持每年召開1-2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日本三方聯席會議,2004年還如開了龍門石窟建院50周年慶典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全國石窟單位聯誼會,就石窟的研究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經過努力,龍門石窟的研究保護工作目前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景區環境也從過去的髒、亂、差到如今的淨、美、暢,景區體制從過去的多頭管理、各自為政到如今的封閉管理、統一指揮。由此,景區經營從過去的門票收入不到2000萬元、旅遊綜合收入不到5000萬元到去年門票收入的6300萬元、旅遊綜合收入2.4億元。龍門石窟景區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AAAA級旅遊區、2002年度中國旅遊知名品牌、河南省文明景區、河南省十大旅遊熱點景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