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的介紹!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東、西、北三面環山,是世界上保存較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陵區面積約120平方公里。群山之內,各陵均依山面水而建,佈局莊重和諧。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建於明永樂七年(西元1409年),是陵區第一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前。
此後明朝營建的仁宗獻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憲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先宗慶陵、慕宗德陵等十一陵分別座落在長陵兩側山下。
陵區中部長達七公里的長陵神道(總神道)與各陵相通。
明崇禎帝朱由檢的思陵是最後一陵,位於陵區西南隅,系妃墳改用,清順治元年(西元1644年)始定陵名,增建地上建築。
此外,陵區內還建有明代妃墳七座、太監墓一座,並曾建有行宮、苑囿等附屬建築,周圍曾築有十個關城。
明末清初,陵區的部分建築受到戰爭破壞,此後其它建築也不斷殘壞,為此,清政府於乾隆五十到五十二年(西元1785-1787年)對十三陵的主要建築進行過一次規模較大的修茸,民國建元後,北平市政府又於西元1935年修茸了長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先後對長、獻、景、永、昭、定、思七陵和神道建築進行修茸,按計劃成功地發揚了定陵地下宮殿。
1961年十三陵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長、定、昭三陵和神道四處景點對外開放。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