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的簡介?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境內,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是世界著名的道教聖地。以其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飲譽海內外的武當武術、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而聞名於世。1982年被國務院首批公佈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被建設部授予“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遊局授予“4A級旅遊區”,2001年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武當山古建築雄偉玄妙。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于唐貞觀年間,明永樂年間進行了歷時12年的大規模營建,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形成了9宮、8觀、36庵堂、72岩廟的古建築群體系。現存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占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古建築群依山勢而建,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充分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築風格古樸凝重,結構嚴謹,裝飾精緻,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全山現已公佈文物保護單位6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玄嶽門、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玉虛宮)。
武當山自然景觀絢麗多姿。武當山貌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全山分佈有72峰、36岩、24澗、11洞、3潭、9泉、10石等自然景觀。
武當山道教文化底蘊豐厚。武當山被譽為“道教仙山”,皇天真武大帝的發祥地,曾是中國最大的皇家道場,千百年來香火鼎盛,伴隨法事禮儀活動的道教音樂,融宮廷、民間、宗教音樂於一體,具有古雅閒適、神秘飄逸的獨特風格。
武當武術玄妙奇絕,源遠流長,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謂,是中華武術的一大名宗。相傳由著名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創造出“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內家拳派。
“亙古無雙勝境地,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春秋旅社,如今更以其獨特的魅力,寬博的胸懷,笑迎四海客,誠招五湖商。
巍巍武當,方圓八百里餘裡,“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大自然神奇的造化賦予了武當山獨特的魅力。

相傳,黃帝治世,有靜樂國太子在武當得道升仙,後,受封為“玄天上帝蕩魔天尊”,春秋之老子、尹喜真人均在此山修行,南北朝時,更是隱修此山者四百餘人,元、明時的高道張三豐真人亦始創內家拳于武當。武當山自古就有“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之聖譽。

“南尊武當”、“北崇少林”從 武當道教文化母體中所產生的武當武術,柔中有剛,剛中帶柔,動靜結合,剛柔相濟,動若行雲流水的獨特風格,給人以美的享受,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先制,四兩撥千斤的技擊特點,包含了人生的處事哲學。

武當武術集武術、養身之大成,揉道家哲學於一體,莫不是中華武術的瑰寶。

一九九四年,道教聖地武當山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當時,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書上寫到:“武當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這裡融匯了古代的智慧,歷史的建築和自然的美景......中國偉大的歷史依然留存在武當山......到這裡參觀中國富有的文化特性、無論是從體質上還是精神上,都是一次無與倫比的經歷。”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嶺,南接巴山,連綿起伏,縱橫400多公里。山勢雄偉,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餘各峰均傾向天柱,蔚為奇觀,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建築遍及全山,規模宏偉。當山的道教信奉“玄天真武大帝”,據說“武當”二字即“非真武不足以當之”之意。武當山歷史由來已久,明永樂皇帝朱棣為了報答神之恩典,在武當山上大興土木,為玄武大帝修建宮觀。主要有天柱峰頂的三清殿,紫霄宮,靈龜殿等建築。武當山又是武當拳術的發源地,剛柔兼蓄,獨具風格的武當拳是我國重要的武術流派,與嵩山少林拳齊名。由於武當拳出名的武當山,自古以來就是天下名山。宋代書法家米芾曾為武當山寫下了剛勁有力的“第一山”三個大字。它山巒清秀,風光壯麗,自然景觀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十一洞,十石,九泉等。而這些自然景觀又與精緻的古建築融為一體。如被認為三十六岩中最美的南岩,就有一座建於元朝的“天乙真慶萬壽宮”石殿,雄踞在懸崖之上。在絕崖旁邊,有一雕龍石樑,石樑 懸空伸出2.9米,寬約30釐米,上雕盤龍,龍頭頂端,雕一香爐,號稱“龍頭香”。過去,有些香客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竟冒著生命危險去燒龍頭香。遊客來到此山,一般都要來遊覽南岩,觀看此險。
聖地傳奇
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貞觀年間,武當山即興建五龍祠,宣揚道教。以後道教逐漸增多,武當山變成了道教名山。武當山的道教,敬奉“玄天真武上帝”,據說,武當山就是由“非真武不足以當之”而名。元朝末年,武當山上的古建築大部分毀於兵亂。目前山上的宮觀多為明代所建。明永樂十一年(西元1413年),成祖朱棣派侍郎郭進等,役使30多成軍民工匠,在武當山大興士木,用了將近十年時間,建成了淨樂宮、迎恩宮、玉虛宮、紫霄宮、南岩宮、玉龍宮、遇真宮、太和宮、複真觀、元和觀等33處大建築群。此外,還建了39座橋染,12座台,鋪砌了全山的石磴道,整個武當山成為一座“真武道場”。在設計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點,佈局巧妙,座宮觀都建築在峰、巒、坡、岩、澗之間,建築精美,各具特點又互相聯繫,整個建築群體疏密相宜,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現存的主要建築有金殿、紫霄宮、遇真宮、複真宮等。
武術淵源
武當拳全稱“武當太乙五行拳”,是我國武術上的重要遺產。武當派的創派祖師是“邋遢真人”張三豐,原名張君寶,他創造的拳術稱為動靜結合的太極十三式。當年張君寶在武當山上修習覺遠大師所授的九陽真經,數年之後內力大進,其後多讀道藏,於道家練氣之術更深有心得,預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後來北遊寶鳴,見到三峰挺秀,卓立雲海,于武學又有所悟,乃自號三豐。到明弘治年間,武當山紫霄宮第八代宗師張守性,綜合張三豐的太極十三式的華佗的氣功五禽戲,發成為武當山道士世代相傳的一種獨特拳術,亦稱內家拳,流傳甚廣。張三豐雖屬全真,卻直屬麻衣道人,陳搏,火龍真人一系。他秉承了宋元以來,內丹派三教同源之說,認為“儒是行道濟時,佛是悟道覺世,仙是藏道度人“。而主張儒,道雙修。張三豐是武當內家拳的祖師,也是今日太極拳的始祖。不論是武當拳或武當劍,都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內家拳分太極,八卦,形意,太成諸門,而以太極門為主。武當技墼有”五不傳“之戒,即”柔骨質脆,心險,好鬥,狂酒,輕露“者,不可傳。張三豐是位多才多藝,清高絕俗,遠離名利的隱仙。他精通三教經典,善劍好道,醫術高明,尤善詩文。由於武當是道教武林聖地,與佛教的嵩山少林寺齊名,故武術界有”北宗少林,南崇武當“之說。武當山以”玄天上帝“和張三豐而顯赫於世。
聖地旅遊
武當山山勢奇特,一峰擎天,眾峰拱衛,既有泰山之雄,又有華山之險;懸崖、深澗、幽洞、清泉星羅棋佈,有3潭、9泉、11洞、24澗、36崖、72峰等勝景,馳名中外的金殿就鑲嵌在海拔1612米高的天柱峰頂端--金頂。登金頂有三條路可走,但遊人多選擇東路上山,原因是這裡名勝古跡較多。玄嶽門是進山的大門,沿途有山麓的遇真宮、元和觀,以及山上的磨針井、複真觀、玉虛宮、五龍宮、紫霄宮、南崖宮、 南崖 太和宮、金殿等建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