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始建於西元1625年,是滿族人建立的清政權的早期皇宮。1644年清遷都北京後,經過增修,又成為皇帝巡幸東北時的行宮。1926年至今,為瀋陽故宮博物院。現存古建築100多座,總占地面積60000多平方米。
瀋陽故宮主體部分,是清太宗皇太極時期(1627年--1643年)的皇宮,具有濃厚的滿族特色和中國東北地域建築特色。
瀋陽故宮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從遼東地區興起的清帝國在這裡奠定基礎,並從地方政權發展為統治中國268年的統一王朝。
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全部建築計300多間,共組成20多個院落。按其佈局,可分為東路、中路和西路三大部分。以中路為主體,東、西路為兩翼。東路建于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主要建築是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前,八字形東西排列著10座方亭,俗稱“十王亭”。自北而南,東部依次為:左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藍旗亭、鑲白旗亭;西部依次為:右翼王亭、鑲黃旗亭、鑲紅旗亭、正藍旗亭、正白旗亭。這種出自八旗制度的建築佈局是瀋陽故宮獨具的特色,為清入關前,以八旗制度為核心的軍政制度在宮殿建築上的反映,是少數民族中帳殿制的定型化,充分體現了漢、滿、蒙各民族建築特點的融合。中路建築的主體部分位於瀋陽古城的中心部位上,建于清太宗皇太極時期。南端始自大清門,依次向北為崇政殿、鳳凰樓、清甯宮等。諸多建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還有許多對稱式的附屬建築。西路建築為清入關後續建,建成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主要有戲臺、嘉蔭堂、仰熙齋和文溯閣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