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峨眉山

峨眉山簡介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峨眉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贊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為“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遊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閒療養的勝地。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
其主要特色為:一、絢麗的自然風光 峨眉山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之妙喻。置身峨眉之巔,真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慨。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秀甲天下的峨眉山,終年常綠,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國”之美稱,有人說峨眉山植物種類的數量相當於整個歐洲植物種類的總和。在峨眉山生長的植物中,有被稱之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欏,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楨楠、洪椿;有品種繁多的蘭花、杜鵑花等,還有許多名貴的藥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這些植物為峨眉山披上秀色,還給各類動物創造了一個天然的樂園,有珍稀的大熊貓、黑鸛、小熊貓、彈琴蛙等。特別是見人不驚,與人同樂的峨眉山猴群,已成為峨眉山中獨具一格的“活景觀”而聞名中外。三、神奇的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運動奠定了峨眉山地質構造的輪廓,新構造期的喜馬拉雅運動,及其伴隨的青藏高原的強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壯麗的峨眉山。峨眉山的地層從前寒武紀以來,除缺失中、晚奧陶世、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沉積外,其餘各時代地層均有沉積。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沉積相標誌的大量的生物化石,為研究沉積相、復原古環境、進行全球生物地層學及生物地理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史資料峨眉山獨特的地質特性,為多種生物的滋生繁衍和雄、秀的地貌自然景觀的形成創造了先決條件。

聖地傳奇
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是我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相傳佛教於西元1世紀即傳入峨眉山。近兩千年的佛教發展歷程,給峨眉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聖地。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約三百人,寺廟近三十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等。寺廟中的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銅鐵鑄、瓷制、脫紗等,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如萬年寺的銅鑄“普賢騎象”,堪稱山中一絕,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阿彌陀佛銅像,三身佛銅像,報國寺內的脫紗七佛等,均為珍貴的佛教造像。還有貝葉經、華嚴銅塔、聖積晚鐘、金頂銅碑、普賢金印,均為珍貴的佛教文物。峨眉山佛教音樂豐富多彩,獨樹一幟。峨眉山武術作為中國武術三大流派之一享譽海內外。這些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武術淵源
在我國武術界,有三大武術發源地,一曰少林,一曰武當,再就是號稱天下第六洞天的道教聖地,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 峨眉山。起源於峨眉山的武術,既具佛門禪功,也含道教氣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聲名遠揚,被人稱為峨眉派武術,與武當派、少林派武術鼎足而立。
峨眉山初創於何時,成熟定型於哪個年代,至今尚無定論。相傳,戰國時有位司徒玄空,號動靈,在峨眉山仿照山猿動作,創編了一套“峨眉山通臂拳”,攻守靈活,學徒甚眾。因為司徒玄空常著白衣,徒眾們稱之為“白猿祖師”。東晉南北朝時期,道教和佛教先後上峨眉山,道士與僧人在經課之餘,他們也舞槍弄棒,練習武藝。特別是與山猿朝夕相處,自然而然要模仿其動作,日久天長,就形成了獨特的武術風格。唐代時,楊仙公在後唐長興年間,修居峨眉山中,是位武功已達上乘境界的人。到了宋代,峨眉山成為我國佛教名山之一,普賢菩薩的道場,僧人大增,其中有不少武僧,峨眉武術有了進一步發展。據有關史料記載,南宋建炎年間,峨眉佛教臨濟宗有位懂醫術的禪師,法號白雲,平日愛習武藝,他借鑒各家之長,自創拳路,創編出“峨眉氣功樁”,因其共有十二節,後人稱之為“峨眉十二樁功”,使峨眉派武術有了一套初步的理論概括。南宋時期,德源長老在白雲禪師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編出一套拳術,並結合心得寫出《峨眉拳術》一書,從理論上對峨眉派武術作了系統的總結。《峨眉拳術》一書是峨眉派武術成熟並自成體系的標誌。明代是峨眉武術的成熟和發展時期。明代將軍唐順之游峨眉山時,目睹了一位僧人的精湛表演,事後寫了一首《峨眉道人拳歌》,頌揚峨眉派武術,這是惟—留傳下來的描繪峨眉武術的長詩,又出自名家手筆,非常珍貴。據《峨眉山志》記載,明代山中武僧甚多,個個技藝驚人。清初白龍洞湛然法師著《峨眉拳譜》一書,把峨眉派武術概括為:“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光輝滿江湖。”這是說,峨眉派武術,能博採眾長,充實自己。八葉是說峨眉武術由一樹分枝八大門派:憎門、岳門、趙門、杜門、洪門、化門、字門、會門。峨眉派武術至此更系統化了。清代乾隆年間,有峨眉山僧新編了“六乘拳”。大坪寺僧創編“浪子燕青拳”。清嘉慶年間,龍神堂極善大師練成“烏龍拳”,據說,這位大師一次見黑龍江中洪水暴漲,濁浪奔騰,水勢急湧,頓時感悟,“練拳之道,應柔中含剛,盤旋中寓猛進之勢”。清末,峨眉山仙峰寺神燈長老和紫芝洞清虛道長,吸收各家之長,補己之短,苦心琢磨,練成“峨眉子午門武術”,使峨眉派武術,又上一層樓。光緒年間,廣西桂林有位姓周的俠客,來峨眉山與僧道拳師共同切磋武藝,共同創造了“字門拳法”。宣統二年有付雲和尚新編“虎爪拳”。
峨眉派武術中,不僅以拳足稱著,劍術亦很精湛。民國年間,清音閣的李真法師,在江湖享有“劍仙”之名。他舞劍時但見寒光閃閃,飛龍繞身,令人咋舌。舞畢,神態安然,不喘不累,功夫確已到家。洪椿坪果索老僧,精通僧門武術;報國寺的純德長老,亦武技超群。洗象池的妙剛和尚,力大如神,能用三百斤的大香爐裝米,背起爬坡回寺。金頂上的永慶、永暉也都是武藝過人的武僧。永暉和尚在成都參學時,為挫敗一國民黨武官的傲氣,上擂臺比武,將他踢下臺,奪得金牌。
峨眉派武術流傳至今,已成為四川武術的代表。近十年來,有人為發揚峨眉派武術,輯出一批介紹峨眉派武術的書籍。還有人在峨眉山周圍一些市縣,先後設立了不少武館或武校,弘揚峨眉派武術。

聖地旅遊
峨眉山自1979年對外開放以來,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000多萬遊人前去旅遊。近年來年均遊客都在150萬人次左右。峨眉山已成為四川省的黃金旅遊線路之一,景區設施齊備,全山有飯店300餘家,床位10000多張,其中星級賓館、涉外定點飯店10餘家,旅行社5家,旅遊車輛200多輛。全山亭、台、樓、閣寺廟建築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生態環境保護完好,旅遊環境非常優美。峨眉山距四川省會成都市150公里,與樂山大佛毗鄰,成昆鐵路從山腳經過,地理位置優越,景區內外交通暢達,食、宿、行、遊、購、娛成龍配套,峨眉山已成為具有現代旅遊新格局,能供人們前去遊覽、朝拜和從事植物、動物、地質、地貌、氣象、考古、宗教等多學科考察研究,有著綜合功能和效益的成熟的風景名勝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