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出遊之健康攻略

“十一”黃金周即將來臨,很多人都在籌畫著外出旅遊。然而旅途中也是很多疾病的易發期,要想在假期中玩個痛快,未雨綢繆,給思想打個“預防針”很有必要哦。

■ 靜脈血栓症:也叫經濟艙綜合症。在 1974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因為政治外交的需要,連續長途飛行於奧地利、中東、埃及等地,引發了左腿深度靜脈血栓。從那時起,人們才認識到長途空中飛行會造成靜脈血栓症。事實上,有人認為叫經濟艙綜合症不準確,因為搭乘頭等艙和商務艙同樣會發病。

症狀:自發性小腿肌肉痛,腫脹、局部發熱等,行走痛,疼痛時甚至不能行走。如得不到及時治療,可引發下肢靜脈閉塞和靜脈瓣膜的破壞,深靜脈栓塞能誘發肺栓塞,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病因:飛機內座位小,每個人的活動空間十分狹小,旅客的腳踝、膝部到大腿骨只能呈三個九十度的彎曲,這樣的姿勢降低了全身的血流速度。且由於飛機內空調的關係,較為空氣乾燥,人體在此環境下很容易脫水,血液粘稠度就會增高而導致發病。一般長途飛行5小時以上的坐姿旅行,容易造成靜脈血栓症的發生。

對策:長途飛行時不要久坐,多起來活動行走,不要喝酒或長睡,多喝水,多做小腿和足部的伸展運動,最好穿彈力襪,有條件的旅客在旅行前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抗凝藥物。

■ 頸椎病:有車族日益增多,自駕車出遊成了很多人假日的首選,但是長時間駕駛極易引發頸椎不適。

症狀:頸部、肩部疼痛、僵直,轉動不靈活。嚴重的會出現面部神經和四肢麻木,甚至半身不遂。

病因:駕駛汽車時精神高度集中,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坐姿,頸後肌處於強直狀態,違背了頸椎前凸、胸椎後凸的生理曲線。由於頸椎與腰椎緊密相連接,是中樞神經和頸動脈的交通要道所在,又是通向大腦和面部五官神經的主要樞紐,因此嚴重的還會導致頭、頸、肩、腰等相關的疾病。

對策:最好避免長時間一個人駕駛,同時保持正確的坐姿,腰部挺直,雙肩依然後展。每隔一段時間應停車休息片刻,下車活動一下身體,做做提肩、擺頭等動作。

■ 急性胃腸道疾病:旅行中最容易犯的大概就算這類疾病了,一旦碰巧染上,眼前美景再好,也無心觀賞了。

症狀:嘔吐、腹瀉和劇烈腹痛等。

病因:雖然腹瀉平時也會發生,但是為何旅途中特別容易犯呢?其實,這主要是由於旅途中的人們容易發生受涼、水土不服或是食物、飲水不潔等情況,所以極易引起這類疾病。

對策:牢記“防止病從口入”。萬一染上,症狀較輕時,可以服用一些淡鹽水,以補充失去的水分,同時口服氟呱酸、黃連素等藥物,或將大蒜拍碎服下。如果出現嚴重的上吐下瀉、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採取催吐、導瀉、解毒等方法解除,切勿隨便服用止吐、止瀉藥物,以免毒素積聚在體內。

■ 登革熱:現在到新馬泰等東南亞國家,或是我國雲南的西雙版納、廣西的桂林陽朔等亞熱帶地區旅遊都正是好季節,然而前往這些地區一定要小心一樣東西——蚊子,因為它可能會傳播可怕的出血性疾病——登革熱。

症狀:登革熱主要發生於15歲以下的兒童,以女性為多。患者一般突然發病,發熱,常見噁心、嘔吐,並有咽部充血。約在第2-3天出現出血點,有時發展成大塊出血斑及至明顯出血傾向,患者顏面潮紅,軀幹發熱,第3-4天可吐出咖啡色樣胃內容物並排出黑色糞便。嚴重者可有登革出血性休克綜合症。

病因:被帶有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叮咬所致。今年以來,登革熱在亞洲、美洲、大洋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持續暴發流行。我國西南、華南和東南地區與東南亞國家廣泛接壤,氣候和地理條件極利於伊蚊媒介生長,因此到這些地區旅行存在被感染的風險。

對策:旅行中採取必要的防蚊措施,如儘量穿長袖衣服,塗抹驅蚊藥水,在蚊帳中就寢等。一旦出現登革熱症狀,趕緊到醫院就診。

■ 急性血吸蟲病:每年的9-10月是血吸蟲病的兩個感染高峰期之一,如果這段時間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洪澇災害易發的省份旅遊,要特別當心這種疾病。

症狀:發燒、腹瀉,噬酸性白細胞迅速增加,肝脾腫大。嚴重者可出現腹水和肝功能損害。

病因:急性血吸蟲病是由於患者接觸到含有尾蚴(血吸蟲幼蟲)的疫水而導致的。尾蚴鑽入人體,在人體內發育成成蟲。成蟲寄生在人的肝臟靜脈系統,然後逆流到腸系膜靜脈去產卵。因此對人體的肝、脾等造成危害。由於是寄生在血管裡,所以被稱為血吸蟲病。

對策:避免皮膚接觸疫水。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