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經濟學院是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創建於1952年,原名山東財經學院,是省內建校最早的財經類普通高校,也是全國建校較早的財經類普通高校之一,1978年更名為山東經濟學院。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與積澱,學校現已成為以經濟與管理學科為主,文、法、理、工等多學科協調發展,辦學水準較高、規模較大的普通高等財經院校。


位於濟南市青年東路的山東財經學院老校址,校名由原山東省委書記、我國著名書法家舒同題寫
學校坐落在以“泉城”聞名海內外的山東省省會濟南市,現有兩個校區。老校區位於濟南市經十東路西端,占地580畝;新校區位於經十東路東端,一期工程占地1000畝, 2006年7月建成並投入使用;新校區另有規劃建設用地2422畝。
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萬余人。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1315人,擁有一支以博士、碩士為骨幹的教師隊伍。其中專任教師940人。教師隊伍中具有高級職稱的34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92人,另有在讀博士11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所占比例為75.43%;有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11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全國和省級優秀教師11人,省部級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11人,校級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24人,入選學校“231人才工程”112人。聘任國內外兼職教授、名譽教授55人。學校以人才工程建設為關鍵,努力建設具有良好素質和較強綜合能力的師資隊伍,重點抓好優秀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努力為他們施展才華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的環境和氛圍。
學校發揚“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校訓精神,總結了“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山經傳統,形成了“以人為本、崇尚學術”的山經文化,確立了“學校與師生員工共同發展”的山經信念,形成了教職工幹事創業、努力工作,學生勤奮學習、全面發展的良好風氣。
學校擁有完備的教學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現有計算中心、會計模擬實驗室、金融實驗室、國際商務基礎實驗室、企業管理綜合實驗室等一批校內實踐教學場所,並在校外建立了85個實踐教學基地。學校共有多媒體教室123個,教學用電腦3326台,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916.76萬元。建成了覆蓋全校的千兆乙太電腦網路。擁有設備先進、功能齊全、館藏豐富的現代化圖書館,現藏紙質圖書156.61萬冊,電子圖書40.67萬冊,中外文期刊1175種。學校運動場面積10.3萬平方米,建有體育館、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和塑膠田徑運動場等體育設施,食堂、超市等生活服務設施齊備,滿足了人才培養的需要。
學科建設及專業設置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突出優勢學科,強化特色學科,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提高學科建設水準。設有14個教學院(部),40個本科專業;擁有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有2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並擁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授予權和開展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工作的資格。擁有企業管理學科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崗位。會計學、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企業管理、金融學等4個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管理學原理、會計學基礎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課程;貨幣銀行學、西方經濟學、企業財務管理等7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以經濟與管理學科為主,文、法、理、工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
學校堅持以科研為先導,積極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以科研促進教學水準的提高。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科研的政策,加大了對科研的支持力度,科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近五年來,學校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專案216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軟科學研究計畫項目、教育部項目等國家級專案25項,獲得國家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41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546篇,科研經費達到4980萬元。
學校設有山東區域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數理經濟研究所、概率統計與保險精算研究所、和諧發展研究中心等20個研究機構。學校的科研成果在政府決策和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學術影響日益擴大,2003年,山東省委宣傳部確定我校為“山東省財政金融研究基地”和“山東省工商管理研究基地”;2004年山東省科技廳在我校設立了“山東省企業電子商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省社科規劃辦批准成立“山東省人才發展研究中心”,掛靠我校。《山東經濟》雜誌是學校主辦的綜合性經濟理論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交流與合作
學校實行開放式辦學的發展戰略。一方面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與美國、德國、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加拿大、新西蘭、韓國等國家的大學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廣泛穩定的合作關係。學校於1998年率先在山東省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中外合作辦學先進單位”。1999年與美國阿姆斯壯大學聯合成立中美合作山壯學院,聯合培養MBA研究生;同年與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開展了2+2中澳合作辦學項目,聯合培養本、專科生;2006年與新西蘭UNITEC理工學院、德國帕德博恩應用經濟學院合作項目也開始招生;與美國聖荷西州立大學簽署了教師和管理幹部短期培訓協定,2006年上半年我校首批18名教學與管理骨幹在該校接受了為期兩個月的培訓;現已接收德國InWent/CDC獎學金留學生15批共156人來我校學習。2005年以來,學校派出17名專業教師及學術骨幹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做訪問學者;同時,還與港澳臺地區多所學校建立了實質性聯繫,常年進行學術交流、互派學者和留學生等活動。
另一方面學校積極探索多種模式辦學。與山東大學、天津財經大學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目前已有254名本科生到山東大學、天津財經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學;與山東微軟技術中心、用友軟體公司等知名企業聯合,分別組建了企業資訊化研究中心和ERP實驗室;與山東社會科學院、章丘市人民政府等科研機構和地方政府聯合,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知識創新、社會服務和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合作。
人才培養與就業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學品質為根本,不斷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的創新,構建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一是明確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具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體魄、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感、寬厚的知識基礎、執著的創新意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二是把素質教育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突出誠信教育和開放式教育,實施“313成才工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三是優化課程體系,強化數學、英語和電腦“三基”教學,增加全校通識課程數量,實現人文素養與專業素養的結合;四是強化實踐教學,構建了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五是深化學分制教學改革,擴大選修課比例,積極推行因材施教,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六是制定了完善的品質監控體系,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培養了4萬余名畢業生,為山東乃至全國輸送了大批優秀的經濟管理人才。多年來,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呈現兩個特點:一是就業率高,二是就業去向好。每年都有優秀畢業生被財政部、海關總署等單位錄用為國家公務員,大批優秀畢業生被財稅、金融、電力、電信、郵政等系統錄用;各地大中型企業、知名企業也主動與學校建立聯繫,要求錄用我校畢業生。我校的畢業生以其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專業素質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廣大考生踴躍報考我校,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越來越高,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
發展目標
學校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科學研究為先導,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以教學條件和環境建設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基礎,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党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學管理為保證。通過實施“教學強校、學科強校、科研強校、人才強校”戰略,經過八至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不懈努力,把學校建成以經濟與管理學科為主,文、法、理、工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水準財經大學。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