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世界遺產的廊橋

走近世界遺產的廊橋
作者:章剛正 潘浩



我國廊橋集中在浙閩邊界,主要分佈在浙江泰順、慶元、景甯,福建壽甯(“景泰壽慶”)四縣。有專家提出,希望能把四地廊橋集中起來,作為一個整體申報世界遺產。

浙南山區溪峽如網、廊橋星羅。在這個地區,完整的廊橋便有200多座,而且都很古老,這在世界上是極其罕見的。這些古廊橋別具風姿、異彩紛呈,有的似長虹淩架于碧波之上,有的恰如蛟龍騰飛于青山之間,座座廊橋如瑰寶鑲嵌在群山之間,成為泰順山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廊橋有木拱、石拱和木平之分,而以木拱廊橋居多。古木拱橋是古典建築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據國內外有關專家調查統計:我國的古木拱橋數量在世界上位居第三,僅次於比利時和義大利。上海交通大學建築系研究鄉土建築的專家劉傑認為,廊橋完全有條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如果能聯合四縣一起申報,效果會更好。

世界遺產包括世界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世界遺產享有全球知名度,接受國際贊助,免受戰爭或人為破壞等一系列優惠待遇。保護廊橋,使之向“世界遺產”邁進,這已成為當地政府的努力方向。據悉,慶元縣政府已撥出專項資金,將聯合周邊三縣,進行跨省區的申報工作。

向“世遺”看齊,這工作誠然是長期的、艱辛的。慶元縣政府對這筆前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遺產備加珍惜,集中精力和財力對全縣廊橋加以修葺和保護,並同上海交通大學建築系取得聯繫,共同繪製廊橋分佈圖。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外界各類媒體擴大影響。

廊橋都建有兩層建築,上有屋簷,既可以保護橋體的木結構不受侵蝕,又可為路人提供遮風擋雨、避暑納涼。唐人張鏃喻之為:“長虹飲澗、新月出雲”。慶元著名橋樑有舉水鄉月山村的如龍橋。建于明代,明天啟五年(1625年)重修。橋木拱架單孔淨跨19.5米,外觀呈八字形。其“三折邊”、“五折邊”、“交叉木”的木撐拱構架已趨勢成熟,科學地解決了廊橋的受力問題。整座橋的設計既考慮了功能的完備,又兼顧了外觀造型之美感,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價值。該橋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他的省級、縣級文保單位蘭溪橋、詠歸橋、後坑橋邊古杉翠柳、莽莽蒼蒼,橋邊風景格外恬靜優雅。古有詩雲:“月山銀漢垂青影,舉水金波落絳綃。”

灞陵橋

號稱“渭水長虹”“渭水第一橋”的灞陵橋,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元年)(西元1368年),清同治年間重建。

重慶的廊橋

日前,一批參加烏江旅遊資源調查的專家最近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清泉鄉發現一座建于同治年間的廊橋,據初步考證,這座廊橋已有百餘年的歷史。

位於烏江支流龍?溪畔的清泉鄉屬土家族聚居區,這座建于同治年間的廊橋,距今已有127年的歷史。橋面寬約4米,跨度36米,橋為單拱,全用穿鬥楔榫結構,不用一顆鐵釘拉鉤。廊橋造型優美,如長虹臥坡,與橋下的巨型石磨相映成趣,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泰順的廊橋

泰順的美是那種淡淡的、沉靜的、幽遠的美。好溪、廊橋……她講述的是一個並不遙遠的邊城的故事。

大凡鄉野僻壤,古風總會相對保持得純粹一些。泰順人有著山外難見的可愛與率真。在這樣的廊橋上,漫長的時光裡遮擋住外來文化的滲入,使得這片古老的土地得以自由構建自己俗世的天堂,以純樸敦厚的眼神微笑著聚集來看外鄉人。

平陽睦源橋

平陽自古就流傳“青街竹,順溪屋”的俗語,青街的竹子的確不少,滿山青青的修竹隨風飄逸,一條清澈的小溪從青街鄉貫穿而過,溪的南岸是長達200米青石鋪就的古街,街的兩邊是古樸的商鋪,古街呈弧線狀,部分面溪見山。古街的盡頭是一座精緻小巧的廊橋,它的名字叫“睦源橋”,此橋始建於宋朝,在清道光年間重建。昔日橋上有流動的店鋪,現在則是老年人歇息聊天的地方。

橋邊有兩棵老樹,村裡人將此樹叫“樟抱梅”,古橋配上古樹,儼然一幅原汁原味的古畫。橋南邊青石鋪就的老街旁,有好幾座規模頗大的宅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