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大同的四合院

大同的民居院落佈局形式,多以四合院為主,與我國北方各大古城的民居院落基本相同。四合院之建造歷史,至少可以推溯到秦漢時期。當時四合院已初步形成,宋元時期廣為應用。從山西晉南的芮城永樂宮壁畫中可以看到,元朝的民居四合院與如今的四合院建置基本相同。到了明朝,四合院建置佈局已經日臻完善。

自從洪武五年,大將徐達“增築”大同城後,便開始大興土木,營造官署、王府和民居落院。因為東、南、西、北四隅以及棋盤式街道已成定局,所以,四合院的總體佈局都是按照街道走向而建置,每個街道之中,都有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院落大門。清朝順治六年,多爾袞率兵攻破大同城後,瘋狂進行“屠城”、“斬城”,明朝建置盡毀於兵火之中。現在所能見到的四合院建築,皆為清順治八年“大同還治”以後和民國初年所建。

當您漫遊街巷時,就會發現有造型美觀、形態各異的門樓,點綴了街道的景致。這些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門樓中,有廣亮式、抱廈式和垂花式之分,無論哪種式樣的門樓,做工也都頗為精細,採用磚雕花飾裝橫拱頭、垂柱和雕鬥,門樓瓦頂都設正脊、垂脊、排山溝滴,正脊又設置麒麟獸。有的大戶人家還於門前設有上馬石、拴馬樁、燈柱等;有的官宦之家又在大門門額上懸掛“進士及第”、“提督軍門府”、“五世同堂”等巨幅匾額,門前豎起三丈高的旗杆,下麵置有石座。于旗杆兩丈高之處,置有容器,專供祭祀時置放供品。大門兩旁設有石獅,以示森嚴。

昔日官府署衙大門都是坐北朝南,門樓設在中軸線上,以示森嚴威武。民居四合院大門,則是沿著街道走向朝四方都開,門樓也不在中軸線上,而是以設在東南角上的為數最多。其原因是:我國自宋代以來,“風水學”極為盛行,按照陰陽八卦“巽”的方向開門,採用“坎宅巽門”之意,“巽”即東南,向東南角開門,以取吉祥如意。這個習俗在山西。河北、山東、陝西等地頗為流行,因而在大同地區內,住宅大門也都喜歡開在東南角上。

進了大門,正面建有影壁,共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上有仿木椽簷,單坡瓦頂,正中設有橫脊一道,兩端置有麒麟獸,額頭設有磚雕斗拱,兩側有磚雕垂花柱;影壁中央嵌鑲有“八仙過海”、“福祿壽三星”、“鶴鹿同春”、“吉祥如意”、“喜鵲登梅”、“丹鳳朝陽”、“福”等磚雕花飾;影壁下麵則是雕花磚座。整個影壁雕刻精細入微,花樣別致新穎,構圖富麗堂皇,寓意吉祥如意,大有喜迎嘉賓之感。

二門大多設在影壁左側,其規模大小,均與大門有主次、偏正之分。大門若是廣亮式或者抱廈式,二門只能用垂花式;大門若是垂花式,二門只能用拱券門和隨牆門。

進了二門,則到達民居四合院,這是一般封閉式的佈局,庭院為防火、防盜、採光、通風、交通、休息和家務的中心地帶。一般四合院多為正房三間,左右兩旁各設耳房一間,東房三間,西房三間,南房三間,西南角多建置廁所和碾房。小型四合院只有一進院落,大型四合院有二進、三進、東西跨院和花園。據調查,西南隅內棋盤街十號為兩進四合院,後院又套一個東跨院;東南隅內縣角西街十號為三進四合院。

如今四合院內,由於人口增長,住房較為緊張,家家另建廚房,四合院之原貌雖然有所改變,但是仍有門樓巍巍,庭院深深之感。通過門樓院落,可以鑒別出當年造屋主人的家族貧富、身份高低、官職大小以及興趣愛好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