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山西省太原市

太原,古稱晉陽,是今日山西省省會。又稱"龍城"。

[歷史]
太原作為中國古都之一,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太原自古以來一直是北京和洛陽之間的非常重要的交通孔道。太原由趙簡子始建於西元前497年的春秋時期,稱晉陽。前455年(周貞定王十四年)智伯瑤攻打趙氏,以汾水淹灌晉陽城。後來趙襄子說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稱為晉陽之戰。戰國初期為趙國都城。秦始皇時為全國三十六郡之一,漢朝設並州,為全國十三州之一,這也是太原又稱並州的淵源。自此晉陽一直並州的州府。十六國時期勢力最大的前秦在淝水之戰戰敗後,由苻丕為首的政權曾以此為都。南北朝為東魏和北齊的別都。隋朝時成為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黃河流域第三大城市和唐朝李淵起兵的發祥地,唐朝又以太原為北都和北京,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合稱為三都。五代十國時期是後唐,後晉,後漢三代的發祥地和別都,又是北漢的國都,故又有“龍城”的稱號。宋太宗收服北漢守城的楊家將後,攻下太原,並火燒水淹了城池,後又令大將潘美重建太原城。明清時代,因為晉商的出現,太原成為北方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是中國早期的工業城市。民國時期山西軍閥閻錫山以太原為根據地,第二次中日戰爭時曾被日本軍隊攻陷。國共內戰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了閻錫山的部隊並攻佔太原。解放後太原因為地理原因和依靠單一的重工業和煤炭資源,經濟發展緩慢,污染嚴重。

[地理]
位於黃土高原東部,太原盆地北端。北、西、東三面環山,中部和南部一角開闊的汾河河谷平原,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點為2,670米,最低點為760米,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汾河自北而南縱貫全市,流經 100公里。以丘陵和山地為主,平川約占五分之一。現有耕地面積 210萬畝,林地面積83萬畝,草地面積 187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穀子、高梁、豆類、薯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棉花、油料、甜菜、藥材等。 山西最大的河流汾河,由靜樂入境自西向東至上蘭村南折流經太原市城區。此外還有支流瀟河、屯蘭河、大川河、柳林河、淩井河、楊興河等。山麓地帶泉水較為豐富,尤以晉祠和蘭村泉水流量最大,境內較大湖泊六處,以晉陽湖為最。汾河兩岸溝渠縱橫,給工農業用水帶來很大方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