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游的三大名樓是哪個?

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的滕王閣、黃鶴樓和岳陽樓了。
滕王閣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沿江路贛江邊。據史料記載,滕王閣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都督洪州(今南昌)被封為滕王時營建,故稱滕王閣。西元675年重建滕王閣,九月九日,洪州都督閻伯嶼在此邀宴賓客,適逢王勃省親途經這裡,遂得赴宴。席間,王勃應邀為滕王閣作序。只見他當眾揮毫,連序帶詩,一氣呵成,為在坐賓客所折服。從此,《滕王閣序》成為了千古流傳的名篇。
繼王勃之後,唐代的王緒寫了《滕王閣賦》,王仲舒寫了《滕王閣記》,被史書上稱為“三王記滕閣”,成為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江西第一樓”之譽,且與湖南岳陽樓和湖北黃鶴樓齊名,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在漫長的1300多年中,滕王閣屢毀屢建。1989年10月,南昌市人民政府撥鉅款,對滕王閣實施了歷史上第29次重建。
這座著名樓閣主體建築面積為1.3萬平方米,高57.5米,共9層。其基部為象徵古城牆的12米高臺座。正門兩旁是毛澤東生前手書“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巨聯,而古今眾多書法名家之傑作及楹聯牌匾則集於一閣。
如今,遊人站在滕王閣上舉目遠眺,既可飽覽霞鶩齊飛與水天一色的佳境,又能盡收江霧與春光渾然一體的美景,真是令人心曠神怡。
黃鶴樓 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西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於此),築城為守,建樓以wL}V撂瞥A曳Zg灤災手鸞?荼湮u陵?暗悖~L娜四獉蝓磏]衛潰↓皜蜃扇呠洶x絲詰氖漦@L拼H蝯甮d饁茼磼睧n艘殉嘶坪茲?r說乜沼嗷坪茁?;坪滓蝗?桓捶擔n自魄?乜沼樸啤G??鷒鳽鼭浸u疾葺螺嗎敘鬧蕖H漳合綣睾未κ牽掬y?H鮮谷順睢!幣殉晌f?啪歭Bvg夠坪茁?q笤搿?br> 至唐永泰元年(西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後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此後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運用現代建築技術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飛簷5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全樓各層佈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
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極富個性。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這些數位透露出古建築文化中數目的象徵和倫理表意功能。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簷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於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岳陽樓 洞庭湖以東洞庭湖最寬廣,這一帶港汊縱橫,丘陵起伏,景色旖旎,一覽令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古往今來,遷客騷人曾為洞庭湖的壯麗景觀寫下了浩如煙海的千古絕唱:如李白的“水天一色,風月無邊”、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更有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描敘的:“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蔭,氣象萬千”。
“瀟湘八景”中的“平湖秋月”、“原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盡在洞庭一湖。岳陽樓矗立於洞庭湖東岸,岳陽市西門城牆上,西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滾滾東去的萬里長江,水光樓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岳陽樓始建於西元220年前後,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初唐時,稱為“南樓”,中唐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岳陽樓”。
岳陽樓高21.5米,三層、飛簷、純木結構。樓頂覆蓋黃色琉璃瓦,造型奇偉,曲線流暢,陡而複翹,宛如古代武士的頭盔,名叫盔頂。盔頂下的如意斗拱,狀如蜂窩玲瓏剔透。“岳陽樓”匾額為郭沫若手書。歷史上的詩人如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等均前來登臨覽勝,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陽樓名揚天下。西元1045年,慶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並請好友、文學家范仲淹作了《岳陽樓記》,從此,岳陽樓更加聞名遐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