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是哪幾座?

安徽歙縣 四川閬中 山西平遙 雲南麗江 

歙縣位於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遊線的中心點,徽杭、屯蕪公路在此交會,皖贛鐵路穿越而過。這裡山明水秀,風光旖麗。境內古民居群佈局典雅,園林、長亭、古橋、石坊、古塔到處可見,猶如一座氣勢恢宏的歷史博物館。主要景點有太白樓、新安碑園、許國石坊、鬥山街、陶行知紀念館等。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為黃山至千島湖途中必經之地。該樓為雙層樓閣,挑梁飛簷,為典型徽派建築,樓內陳列有歷代碑刻,古墨蹟拓片,古今名人楹聯佳句。相傳,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結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後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遊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b50、古橋塔影。 

新安碑園緊鄰太白樓,此景區將碑園與園林溶為一體,整個建築依山就勢,多式花牆、漏窗、洞門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蜓200多米。高處立亭,窪處蓄池,竹影婆娑,為徽州私家花園的風格,其園築於披雲峰上,有峰有樓有水,雖然咫尺之地,卻是博大胸懷,饒有山野情趣。碑園的廊龕中,陳列著歙縣明萬曆年間收藏家吳廷收藏、鐫刻的《餘清齋帖》,以及歙縣明崇禎年間收藏家吳楨所刻的《清鑒堂帖》。這兩套碑貼共200餘塊,收集自晉至明歷代中國書法大師代表作,精心雕刻,人稱稀世珍本。日本藏有這套碑帖的完整拓本並視為法帖。 

許國石坊聳立於縣城鬧市中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明代萬曆十二年(西元1584年),是朝廷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而立。許國明代嘉靖乙丑(西元1565年)進士,為嘉靖、隆慶、萬曆三朝重臣,博得皇上“加恩眷酬”。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型,石柱、梁坊、欄坊、欄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噸的大塊石料,且全部為質地堅硬的青色茶園石,雕飾鏤刻精美細膩,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成雙結對的彩鳳珍禽,雕梁之間,一個個飛龍走獸,揚威於畫壁之中,12只倚柱石獅,神態各異,體現出徽派石雕獨特的表現手法。石坊所有題詞,均出自許國門生著名書法家黃其昌之手,使得整座石坊更顯得豪放、華麗、威嚴。鬥山街坐落於歙縣城內。這條古街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一體,猶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 

陶行知紀念館、行知公園均在歙縣城內,紀念館舊為崇一學堂,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幼年就讀之所,內陳有陶行知遺物和著名遺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宋慶齡為陶行知紀念館題辭稱之為:“萬世師表”。歙縣城內還有二座樵樓,一為南樵樓,俗稱24根柱,據方志記載,此樓建于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現存的南樵樓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築風格,特別是其中的“排柵柱”。乃正宗宋代“營造法”,今已很難見到。東樵樓又名陽和門,原名鐘樓,建於明弘治年間,為重簷式的雙層樓閣。這兩座樵樓咫尺相望。 


閬中古城的自然景觀奇秀多姿,獨具特色,“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嘉陵江環繞閬中古城,四周青山擁抱,一幅“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的水墨丹青,渾然天成。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其山四合於郡,故曰閬中。”所以說閬中是因山有環拱之象而得名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風水學的角度上看,閬中也無疑是風水寶地。 
閬中的城市歷史源遠流長。這裡相傳為中國遠古帝王伏羲誕生的地方。商周時代,閬中是巴國北部重鎮。戰國中期(西元前330年),巴國由重慶遷都閬中。秦統一後,於西元前314年置閬中縣,迄今為止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從古到今,閬中縣制未動,縣名不改,是全國少有的至今保持原名的縣城。閬中歷來是川北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中心,歷代封建王朝都在閬中設置郡、州、府、道治所,清政府還曾在閬中設四川省會達17年之久。閬中境內少數民族眾多,有漢、回、藏、蒙古、高山、納西等19個民族。 
古城閬中的建築風格體現了我國古代的居住風水觀,由於地理環境的封閉性,古城風貌得到了天然保護,城內的古街道交錯縱橫,91條街巷中有20多條街巷仍保持著唐宋時的建築風格。這些街巷的平面佈局,空間處理,建築物的外觀造型,構造方法,細部裝飾和材料選用等方面,都具有獨特風格。閬中古城內的民居屬於明清風格,有的具有明代疏朗淡雅味,有的則具有清朝精美繁複的特點,並且多以典雅精緻的雕繪藝術為特色。先掛牌保護的居住點143處。這些官誧0_?窬擁墓餐洛蹤z牽汗擰?擰?摹?洹A俳值男?疚荻加型庵}齲q鯇蓯厞釸w┬腥蘇諮舯苡輟=ㄖn季鄭r蟛糠質撬暮顯?有些院內回廊曲徑,古樸典雅,具有南方園林特色。在街道交匯處,往往有樓臺拔地而起。1e78 
閬中古城保存得非常的完好,數百條古街道,城區內的四合院仍有人居住。如今徜徉在閬中古城保護區,只見街道兩邊全是青瓦蓋頂的木質結構建築,多數是平房,一律以木版為壁。窄窄的古街巷縱橫交錯,地面石板鋪路,古城保護區顯得古色古香。閬中現存古建築有:元代2處、明代4處、清代前期12處以及眾多的唐宋以來的街市和古民居,為中國古建築的一份重要遺產。 
此外,閬中還是我國道教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著名的“佛都”,眾多的寺廟,道觀,教堂都保存完好。 
古城三面環水,一面傍山,人傑地靈,素有“閬苑仙境”的美譽,其中的英雄豪傑更是數不勝數。據史料記載,閬中是人祖伏羲的故鄉;蜀漢司棣校尉巴西太守張飛坐鎮閬中七年,後來翠於閬中,並埋葬於此;創有《太初曆》的西漢天文學家落下閎;東漢任文孫、任文公父子;南宋抗基金驍將、岳飛的女婿張憲;明末蜀中“花木蘭”韓娥等。歷代墨客騷人杜甫、陸游、司馬光、蘇軾父子、文同、張善子、豐子剴、蕭軍等古今名流都先後蒞閬觀光或旅遊,留下大量墨寶和詩篇,為閬苑天下勝境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山西平遙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位於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西元一三七零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康熙四十三年(西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西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現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進行擴建後的模樣。擴建後的平遙城規模宏大雄偉,城周長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國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縣城城牆。 

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龜頭,門外兩眼水井象徵龜的雙目。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甕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甕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裡的麓臺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的極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聖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 城牆上還有72個觀敵樓,牆頂外側有垛口3千個,傳說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賢人的象徵 

麗江地處金沙江上游,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自然環境雄偉,是古代羌人的後裔、納西族的故鄉。麗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山川流水環抱中的麗江縣城,相傳因形似一方大硯而得名“大研鎮”。探尋它的過去,人們發現這片曾被遺忘的“古納西王國”,遠古以來已有人類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納西民族,則是古代南遷羌人的後裔。在千百年的悠長歲月裡,他們辛勤勞作,築起自己美好的家園。 

這裡地處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時候頻繁的商旅活動,促使當地人丁興旺,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一般認為麗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西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國時,就曾駐軍於此。由此開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裡,麗江地區皆為中央王朝管轄下的納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設立)世襲統治。其間,曾遍游雲南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遊日記》中描述當時麗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明末古城居民達千余戶,可見城鎮營建已頗具規模。 

從麗江北眺,是高聳雲天的玉龍雪山,景致雄奇變幻。民謠說它“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這裡素有“動植物寶庫”的美譽,又是巨大的天然水庫。 

走進麗江彩石鋪成的古老街道,漫遊鎮北商業中心四方街,便見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閘前架橋,或屋後有溪,街頭巷尾無數涓涓細流,穿牆繞戶蜿蜒而去。這股股清流都來自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 

城內早年依地下湧泉修建的白馬龍潭和多處井泉至今尚存,人們創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頭塘飲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順序而下,既科學又衛生。居民還以水洗街,只要放閘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順勢下泄,便可滌盡污穢,保持街市清潔。 

依山就水的麗江大研鎮,既無高大圍城,也無軒敞大道,但它古樸如畫,處處透出自然和諧。鎮內屋宇因地勢和流水錯落起伏,人們以木石與泥土構築起美觀適用的住宅,融入了漢、白、藏民居的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當地常見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廂房與壁圍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間兩層,朝南的正房供長輩居住,東西廂房一般由下輩住用。房屋多在兩面山牆伸出的簷下,裝飾一塊魚形或葉狀木片,名曰“懸魚”,以祈“吉慶有餘”。許多庭院門樓雕飾精巧,院內以卵石、瓦片、花磚鋪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門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鳥獸。堂前廊簷大多比較寬,是一處溫馨愜意的活動空間。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