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為什麼呼羊城??

同上五羊城的傳說



中國的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別名。比如廣州吧,就有五羊、五羊城、穗垣的別稱。

廣州為什麼被稱為五羊城呢?這還要從一個古老的傳說說起。

很久以前,廣州發生過一次大饑荒,人們已經幾天沒米下鍋了。可是做官的老爺卻象強盜一樣,照舊向老百姓要糧食。那時候,城裡的坡山腳下住著父子二人,因為交不出糧食,父親被抓走了,官老爺讓兒子三天之內把糧食交齊,不然就要他父親的命。

這少年十分孝順,但是卻沒有一點辦法能救父親,他急得痛哭失聲。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他的哭聲感動了天上的五位仙人。仙人們騎著五隻不同顏色的羊,拿著穀穗,來到了少年的家裡。他們把谷穗交給少年,讓他趕快把穀粒種進土裡,明天天亮時,就能收穫很多的稻穀。他們還告訴少年,以後如果遇到了困難,就到坡山腳下找他們,說完仙人就不見了。少年按照仙人的吩咐種下了穀粒,第*天果然收穫了幾大筐稻穀。

少年把稻穀如數交給了官府。官老爺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感到很奇怪,就板起面孔追問這稻穀的來歷。少年畢竟是個孩子,在他威逼之下,只好如實相告。官老爺聽後心中暗自盤算:如果把五個仙人抓到手,不就可以發大財了嗎?於是,他釋放了少年和他的父親,馬上命令差役去坡山腳下捉拿仙人。

少年感到事情不妙,急忙跑到坡山腳下,告訴仙人們快快離開。仙人們點點頭,感謝少年的關照,然後告訴少年,快把剩下的穀種撒到地裡,這樣官府就搶不走了,老百姓就可以有吃的了。說話間,差役們到了,五位仙人騰空而起,差役們一點辦法也沒有。仙人帶來的五隻羊留在了草地上,差役們剛要去抓,五隻羊簇擁在一起,變成了一塊大石頭。

今天,我們仍然能在廣州的越秀山上看到那五頭石羊呢,中間的一隻公羊,口銜穀穗,昂首天外。不過,這不是仙人的五隻羊變的,而是藝術家的傑作。傳說中五隻羊變成的石頭,在坡山腳下的五仙觀裡,你不妨前去一看。

千年文脈

從西漢時期趙佗建立南越王朝開始,廣州已有2217年的建城歷史,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看西漢南越王遺跡、進廣州城市博物館、走北京路千年古道,你可以找到廣州歷史的記憶和千年的文脈……



民俗風情

廣州有著獨特的民俗風情:風格鮮明的建築、豐富的民間文化活動、多姿多彩的民間工藝……上圖是被譽為“嶺南藝術建築明珠”的陳家祠。


黃埔軍校創建於1924年6月16日,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兩黨培養軍事和政治英才的搖籃。

中山紀念堂始建于1931年10月,占地共6萬平方米,是紀念孫中山先生的一座仿古宮殿式建築,是建築藝術中的傑作

近代史跡

翻開整部中國近代史,幾乎每一段歷史都深刻地烙上了廣州的印記。康有為、梁啟超、洪秀全、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魯迅等革命先驅歷史文化名人的名字,緊緊地與廣州這座城市聯繫在一起;今天遺存下來的廣州近代史各種遺址和紀念館,講述著近代以來廣州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


聖心大教堂是我國最大的哥特式石結構建築物,又是天主教廣州教區的主教堂,至今有130多年歷史


1500多年前,達摩祖師渡海西來,在華林寺開壇講經,創立禪宗,之後輾轉中原傳教
懷聖光塔寺有1300多年歷史,是唐初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後建立的第一個清真寺

絲綢海路

當絲綢陸路消失在大漠風沙之後,從廣州走向亞洲和世界各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卻一直檣櫓如雲、貨如輪轉。廣州自古至今就是一座開放的城市,各種宗教和文化在此長期共存,充分體現了廣州的相容性、融合性。

活力文化

嶺南文化是中華文化中最年輕、最活躍、最“生猛”的部分。它折衷中西、融合古今、勇於創新的特點,充分反映在嶺南藝術中。其突出代表有粵劇、廣東音樂、嶺南畫派及廣繡、彩瓷、雕刻等。改革開放和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的成功探索,推進了廣州文化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使古老的城市煥發了青春。(廣州不盛產羊。所謂羊城與一個五羊降福的古老傳說有關,在廣州越秀公園有一座五羊雕像,也是描述這段傳說的。
廣州,又名「羊城」,有著兩千兩百一十多年的歷史。它和世界上許多古老的城市一樣,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西元前9世紀,周朝的楚國在如今的廣州建造了一個城邑,名叫楚庭。有一年,楚庭因連年災害,田地荒蕪,農業失收,百姓饑荒。有一天,南海的天空出現五朵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紅橙黃綠紫五色彩衣,分別騎著五隻仙羊,仙羊口銜一棵一莖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這座城市。仙人把稻穗贈予百姓,把五隻羊留下,祝願這裡永無饑荒,然後騰空而去。
從此,廣州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也開始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之稱。廣州的百姓還在惠福西路修建了「五仙觀」,紀念五位造福的仙人。你若不信,可到五仙觀的東側看看,那裡還有一塊巨大的紅砂石腳印狀的凹穴,那就是「仙人拇跡」。你還不信,可到越秀山麓,那裡存有一塊「古之楚庭」的石碑,它告訴我們,廣州最古老的名字叫「楚庭」。
這個五羊的傳說是一則廣州的「史前拓殖故事」,通過「五羊銜穀,萃於楚庭」,反映出西周末年,由於諸侯崛起,民不聊生,中原百姓紛紛攜帶家畜、農作物向南遷徙的事實,表達了古代的廣州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然而,歷史w實的廣州是這樣產生的。
廣州這塊土地面臨南海,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早在新石器時代,即約五千年前,先民們就在這裡從速漁獵和原始農業活動。在廣州的龍眼洞、飛鵝嶺等地發現的遠古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石斧、石鑿、石磨和陶器等生產工具,說明已經有流動的漁獵部落在珠江三角洲的廣州地區定居,並逐步發展成為廣州的原始聚落。
後來,人們的耕作和捕獵技術提高了,學會了各種手工藝技術,生產的糧食和打的魚也多了,便開始用剩餘的糧食和魚,去換取別的部落的剩餘產品,交換有用的工具。在物產富饒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出現了各行各業的工匠,他們不必從速耕種,也不需要住在分散的鄉村,而是集中居祝這樣,廣州一帶的各個定居地之間的交往密切起來,變得誰也離不開誰了,慢慢地形成了一個經濟社會,從而奠定了廣州城的基矗那時候,世界上許多名城,還是獵人彎弓搭箭的森林,或者是漁夫撒網的河澤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