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下寧波市吧

位於東海之濱長江三角洲東南隅的寧波簡稱“甬”,現轄鄞縣、象山、甯海、余姚、慈溪、奉化六個縣(市)及海曙、江東、江北、鎮海、北侖五個區。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總人口526萬,其中市區面積1038平方公里,人口114萬。

  寧波是中國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和國家計畫單列城市之一,它不僅是聞名中外的首批開放城市,而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有“繁榮商埠,東海明珠”之美譽。寧波歷史,源遠流長。1973年發現了河姆渡遺址。河姆渡遺址不但以稻作和耜耕農業、黑陶和幹欄式建築成為它獨特的文化個性,而且以它距今7000年的時間,證明這裡是中華民族發祥的源頭之一。寧波自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設置明州,迄今已有1170多年歷史。今日寧波中心區的城市骨架與佈局,基本定型於南宋(1127—1279年)。

  寧波從唐代(618-907年)起就成為中國著名的國際貿易港,當時與揚州、廣州並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時列為對外貿易三大港口重鎮。作為越窯青瓷的主要產地,寧波曾是海上陶瓷之路的東方起點,與日本、朝鮮和東南亞、阿拉伯各國友好往來,關係密切。第一次鴉片戰爭後(1842年),寧波為當時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現仍保存著眾多的古海運碼頭、海關等史跡。 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寧波境內文物古跡眾多。目前全市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1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個(余姚市),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5個。寧波文人薈萃,歷史上曾有較高層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著述和學派,如四明學派、陽明學派、浙東學派,出現了虞世南、高則誠、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張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還有民族英雄張蒼水,京劇麒派祖師周信芳,著名作家殷夫、柔石、國畫大師潘天壽……這塊土地孕育了多少優秀兒女。寧波的藏書文化深厚,湧現過一大批藏書數萬卷的藏書名樓。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 寧波也是一個山河錦繡的風景旅遊城市。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寧波的山山水水各顯神姿,引人入勝。四明山奇峰280多座,奉化江、姚江匯成甬江,成為著名的三江口。寧波的風景名勝資源十分豐富,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幽谷飛瀑雪竇山、壁立千仞千丈岩;浙江省第一大湖東錢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有“西子風韻,太湖氣魄”;天童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公園,“二十裡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是它的真實寫照。寧波的佛教文化舉世聞名:阿育王寺珍藏著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竇寺為全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國寺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保國寺、古代水利建築它山堰、甯海的南溪溫泉、余姚的四明湖旅遊度假區、象山的石浦漁港,為眾多中外旅遊者所嚮往。以鎮海招寶山為代表的明(1368-1644年)、清(1616-1911年)時期抗擊外來侵略的海防歷史遺跡和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革命鬥爭史跡給寧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觀。寧波還是著名的僑鄉,有30多萬寧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中間有一大批善於經營管理的企業家和工商鉅子,海外“寧波幫”已成為聯結寧波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樑和紐帶。寧波的商人從這裡走向四海,從而有了“無寧不成市”這句話。

  在深厚的文化積澱中孕育而成的寧波傳統工藝諸如骨木嵌鑲、寧式傢俱、朱金木雕、金銀彩繡等,用材講究,手藝精絕,風格獨特。寧波湯糰、奉化水蜜桃、余姚與慈溪的楊梅、·溪口千層餅、三北藕絲糖以及奉幫裁縫等已成為寧波飲食業、服裝業的拳頭產品,深受各地遊客的青睞。寧波擁有較好的港口優勢。由北侖港區、鎮海港區、寧波港區組成的寧波港,是一座多功能、多層次的綜合性港口。現已建成500噸至25萬噸級泊位52座,年吞吐能力超過5000萬噸,與世界79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港口開通了航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