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平湖秋月,行嗎?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位於景區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原是清末民初猶太富商,“冒險家”哈同的私人別墅“羅苑”中的遺物,後來成為中國現代新興木刻運動的搖籃棗--八藝社所在地。如今,這裡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更添一份書卷氣。

唐時此建望湖亭。清代在亭舊址修建禦 書樓,樓前築有圍欄平臺。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題名“平湖秋月”。
一九五九年,將原有三百六十多平方米的景境,擴大到一千六百平方米。拆除哈同花園圍牆,並擴建和改造了八角亭、“湖天一碧”樓和四面廳,呈現新穎別致的園景。在湖石假山間,增植紅楓、石榴、丹桂、紫薇等花木,掩映著亭、樓、廳、榭,極富詩情畫意。宋王洧《平湖秋月》詩雲:“萬頃寒光一夕鋪,水輪行處片雲無,鷲峰遙度西風冷,桂子紛紛點玉壺。”

導遊:位於孤山的最東端與白堤相連,是一片狹長的沿湖園林,宜賞月,宜品茗,宜休閒。
看點:站在此處,可以欣賞西湖水面的全景。
介紹: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認為良辰美景,充滿了詩情畫意。平湖秋月高閣淩波,綺窗俯水,平臺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實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駱成驤有撰有一副楹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捲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現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實際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後才確定下來的。當時將這裡原有的龍王堂為禦書樓,樓前鋪建跳出湖面的石平臺,台周圍以欄杆,旁構水軒,懸掛康熙禦題“平湖秋月”匾額,後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遍植四季花木,點綴假山疊石,亭臺樓閣錯落其間。
交通:乘游1、2路到西泠橋或斷橋下車,步行前往或乘西湖遊船到中山公園上岸。另有J6、K7、27、Y3、K850、81、Y4、Y9路可到。另外,27路、7路嶽墳站下。
門票:全天免費

平湖秋月

景區位於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 《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現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實際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後才確定下來的。當時將這裡原有的龍王堂為禦書樓,樓前鋪建跳出湖面的石平臺,台周圍以欄杆,旁構水軒,懸掛康熙禦題“平湖秋月”匾額,後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

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重新規劃和逐年翻建,擴建,新建,這裡形成了一片狹長的沿湖園林,遍植四季花木,點綴假山疊石,亭臺樓閣錯落其間,更加宜賞月,宜品茗,宜休閒。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認為良辰美景,充滿了詩情畫意。平湖秋月高閣淩波,綺窗俯水,平臺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實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駱成驤有撰有一副楹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捲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

儘管平湖秋月景區範圍在西湖十景景區中也許是最小的,但人們仍可以在此尋訪和體味到歷史古跡和文化蘊涵。早在唐朝,這裡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時,隨著孤山皇家道觀四聖延祥觀的建造,這裡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這兩“望”為日後平湖秋月定址於此埋下伏筆。明萬曆年間,司禮太監孫隆斥鉅資複建西湖舊景時,曾對望湖亭大加修繕,

文學家張岱在《西湖尋夢》中記載道:“修葺華麗,增築露臺,可風可月,兼可肆設席,笙歌劇戲,無日無之。今變建龍王堂。”

位於景區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原是清末民初猶太富商,“冒險家”哈同的私人別墅“羅苑”中的遺物,後來成為中國現代新興木刻運動的搖籃棗——八藝社所在地。如今,這裡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更添一份書卷氣。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