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石鐘山石窟

石鐘山石窟坐落在劍川縣城西南25公里處的石寶山,山上有一高峰,峰上有一大塊紅砂石形如鐘而得名石鐘山。石鐘山上有三區石窟群:石鐘寺區八窟,獅子關區三窟,沙登村區六窟,三個區域共造像139尊。這些石像,均雕刻在紅砂石上,以南詔國的發展歷史為主要內容,構造了一幅生動的南詔歷史畫卷。在南詔200多年的歷史中,功績特別顯著的3位王者在石窟中均有雕像。

  石鐘山石窟的139尊像中,除南詔歷史人物雕像外,還有釋迦牟尼、八大明王等佛教造像和反映人們日常生活的樵夫、老翁、琴師、童子雕像,這些雕像,栩栩如生,充滿民間生活氣息。

  石鐘山石窟的開造年代,上迄南詔(唐),至大理國(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雲南最早的石窟,這一石窟群所具有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的人所重視,特別是那座中國唯一的女性殖器(白族語叫阿盎白)雕塑,竟然出現在以佛像、王者雕像群中,引起了有關學者專家的極大關注。有人說是少數民族地區性崇拜的產物;有人說是女性求子的崇拜物;眾說紛紜。

  但不管怎樣,"阿盎白"被白族群眾所崇拜則是事實。1961年3月,國務院公佈石鐘山石窟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鐘山上還有個寶相寺,每月農曆27-29三天,這裡都要舉行傳統的唱情歌活動,屆時,大理、麗江、洱源、蘭坪等七個縣市的白族男女青年,都要穿著節日盛裝,彈著三弦來這裡談情對歌,通過對歌,他們要盟定終生——尋找如意的伴侶。這樣的歌會要舉行三天三夜。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