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什麼名勝古跡?

天壇,地壇,圓明園遺址,八達嶺長城,故宮等等

【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保護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北京城西北,地跨昌平和延慶兩縣,東至花果山,南至龍山,西至關溝,北至大嶺溝,總面積280餘平方公里。這裡山青水秀,是聞名已久的古跡旅遊區,八達嶺長城、居庸關和十三陵分別坐落在本區的西北和東南。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極為雄偉的防禦建築工程,八達嶺是萬里長城的重要隘口--居庸關的外口。八達嶺山勢險峻,長城依山而築,居高臨下,工程浩大,氣勢雄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十三陵是明代13個皇帝的陵墓所在地,陵墓群的建設集中完整,在中國歷代皇陵中無一能與之相比,而且是全國唯一保護完好而未被盜過的陵墓群。其中定陵是全國唯一正式發掘的皇陵,出土文物保護完好,具有很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它們大多尚未開發利用,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居庸關雲台、銀山塔林,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詹天佑銅像及墓,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虎峪古城、岔道城、石佛寺石佛、石佛洞、天險石刻、分界碑。風景名勝區地處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地,自然景觀優美,有經大自然巧雕而成的碓臼穀、虎峪、溝崖等自然奇觀,同時又有十三陵水庫、德勝口水庫等人工湖泊形成的風景區,而且交通便捷,距離市區較近,是條件優越的京郊風景遊覽區。

白龍潭龍泉寺

【白龍潭龍泉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東北密雲縣龍潭山下。白龍潭古稱石盆穀,又叫龍潭溝,是京東有名的風景區。潭側巨石有康有為的摩崖刻石"飛聖境則靈潭"。龍泉寺始建年代待考,清與民國時重修。寺兩進院,有山門、大佛殿、後殿及東西配殿。寺內有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賦游龍潭的詩碑,有清乾隆、嘉慶皇帝的御筆碑及李鴻章、袁世凱為修建龍潭的記事碑等。1986年,白龍潭風景區被評為北京市16個風景名勝區之一。?
香山公園

【靜宜園(香山公園)】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西北海澱區香山。占地160公頃。為"三山五園"之一,是清代著名皇家園林。遼代宣宗葬此稱永安陵,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三月建香山寺,後章宗建會景樓,元、明時略有增建。清康熙十六年(1677)始建行宮,乾隆在"舊行宮之基"增建28景,這是靜宜園的鼎盛時期。1860年、1900年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兩次焚毀,辛亥革命後辟為公園。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進駐香山。1949年後進行大規模整修並開放為香山公園。園內景點數以百計,較著名的有:香山寺遺址,尚存有珍貴碑石;雙清別墅;宗鏡大昭之廟,俗稱昭廟,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為迎接六世班禪而建,廟後有八角七級樓閣式琉璃塔,高40米,為塔中珍品;見心齋,為嘉慶年間建的具有江南風格的園林建築;"西山晴雪"碑,"西山晴雪"為"燕京八景"之一(金時稱"西山積雪",後改"霽雪");紅葉區(原二十八景稱絢秋林),是北京最著名的秋賞紅葉之處;鬼見愁,主峰俗名,海拔578米。

圓明園遺址

【圓明園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西北部海澱區清華西路北側,是中國清代大型皇家禦園遺址。占地340多公頃,其中水面約120公頃。為"三山五園"之一,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始建,初為雍親王的賜園,雍正即位後進行擴建。乾隆即位後,這是圓明園的鼎盛時期。嘉慶、道光時將春熙院、熙春園分賜予公主、親王。道光、咸豐時略有增建。咸豐十年(1860)、光緒二十六年(1900),先後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焚毀。清末至民國以來,名園遺址又遭宮監盜賣、軍閥洗劫,園中殘存的木料、石雕不斷流失。全園毀前景物繁多,彙集了江南名勝之景,其中著名的即達100多處,體現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精華,是當時最為出色的一座皇家園林。1949年後,始得到保護和修繕。遺址現僅存山形水系以及圓明園內的大宮門、正大光明殿、九州清宴、安佑宮等遺址和萬春園的正覺寺部分建築、長春園西洋樓殘存石雕,其中西洋樓大水法遺址已成為今日園中著名的景觀之一。近年來又疏浚了福海,整修了涵秋館、別有洞天、西洋樓等遺址,恢復了綺春園宮門、長春園萬花陣迷宮等景區,並公佈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已成為青山碧水、林木蔥蘢的一大郊遊勝地。?


頤和園

【頤和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西北部海澱區頤和園路。占地290.8公頃,其中水面約占215.5公頃。是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皇家園林,為"三山五園"之一。園內萬壽山原名甕山,昆明湖原名甕山泊,元代稱西湖,時有西湖景之稱。清乾隆十五年(1750)在甕山明代圓靜寺舊址建大報恩延壽寺,改甕山為萬壽山,西湖易名昆明湖,是為清漪園之肇始,曆15年園成。咸豐十年(1860)遭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重建,光緒十四年易名頤和園。光緒二十六年(1900)再遭八國聯軍洗劫,光緒二十九年(1903)再修。1924年後辟為公園,
天壇,地壇,圓明園遺址,八達嶺長城,故宮,十三陵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