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介紹一下浙江寧波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舉世聞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余姚市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

遺址有4個相繼疊壓的文化層,其中第三、四層是長江下游和東南沿海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最早文化層,距今約6000—7000年。出土文物內容非常豐富,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遺物,帶榫卵的木構建築構件,以及數以千計的陶器、骨器,上刻有比較精細的裝飾花紋。

遺址中發現的榫卯,是中國現已發現的古代木構建築中最早的榫卯。在動物遺骨中,有人工飼養的豬、狗、水牛骨骸,其中豬骨的數量最多。人工栽培的水稻遺物,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農作物。以往的國際文獻認為,印度是亞洲水稻的原產地。但印度最早的稻穀發現于中部的盧塔爾,經C14測定,它的時代為西元前1700年,比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水稻晚3000年。最令人感興趣的是骨哨,現在還能吹出動聽的音響。河姆渡遺址大量文物的發現,證明早在6000—7000年以前,長江下游已經有了比較進步的原始文化,它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

河姆渡文化

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在浙江省余姚縣的河姆渡遺址首先發現,故於1976年命名。主要分佈在杭州灣南岸的寧(波)紹(興)平原,並越海東達舟山島。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西元前5000∼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擴大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該文化目前唯一經過較大規模發掘的是河姆渡遺址,在1973∼1974年和1977∼1978年,由浙江省文管會、浙江省博物館主持,進行了兩期發掘。1982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在浙江鄞縣辰蛟,寧波八字橋,舟山白泉、大巨等地,都發現有河姆渡文化的晚期遺存。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