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四門塔

  四門塔位於泰山之陰,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市南郊30公里的柳埠鎮,山青水秀,文物薈萃,民風淳樸。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便勞動生息在這塊美麗的土地。四門塔旁曾出土過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的石斧,還發現過戰國時期齊長城遺址,並有唐高祖武德年間唐王李世民率軍東征時操練兵馬的跑馬嶺為紀念黃巢起義駐兵的黃巢村、黃瓜峪、菜峪、車子峪、裁縫峪……。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在我國廣泛傳播。西元4世紀後半葉,這裡建起了一處佛教中心——"朗公寺",即後來之“神通寺”,為山東最早的寺廟。
 
山東最早的寺院——神通寺:該寺初創時名曰朗公寺。創始人朗公(京兆人,俗姓李)和尚在當時統治者支持下,達到"上下諸院,十有餘所,長廊延袤,千有餘間,三度廢教,人無敢撤"之規模。隋開皇三年(西元583年)文帝揚堅敕令更名為神通寺。神通寺歷經1600多年,幾度興廢,至今尚保存下來眾多聞名中外的珍貴文物,如四門塔、龍虎塔、千佛崖造像、唐台基、墓塔林、歷代碑刻等,成為我們研究歷史文物、佛教文化、雕刻藝術、建築藝術的豐富的實物寶庫。其中四門塔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佛崖造像(含龍虎塔、九頂塔)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夏第一石塔——四門塔: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亭閣式單層石塔。該塔建于隋大業七年(西元611年),通高15.04 米,每邊長7.4米,四面各有一半圓形拱門,簷部挑出,疊澀五層。塔頂用23行石板層層收縮疊築,成四角攢尖方錐形,頂端由露盤、山華、蕉葉、相輪構成塔?。塔室中心有石砌方形塔心柱,上有16根三角形石樑。塔中心的石柱四面各有一尊石雕佛像,皆螺髻、盤膝、朝門而坐。塔後有參天古柏、重圍合抱,主幹上分九枝,稱九頂松。老樹古塔相映成趣、秀麗壯觀。

盛唐藝術奇葩——龍虎塔:因塔身雕有龍虎而得名,磚石結構,高10.8米,方形。塔身由4塊石板築成,雕有四大天王、迦葉和阿難、佛、菩薩、飛天、龍虎、雲等。每面石板中央各開一寶珠券門,塔身內方形石柱上各雕盤龍、佛像、飛天等。塔簷用磚砌築,仿木結構重簷,簷下有雙跳華拱承托,上置覆蓮、項輪、寶頂為塔?。龍虎塔整座建築造型優美、刻工精細、富麗堂皇,顯示了盛唐造型雕刻藝術之精華,為我國稀有古建築。 初唐佛教明珠——千佛崖造像:千佛崖位於神通寺遺址西北方向的白虎山山腰。造像區高數十米,長60多米,現存佛像240多尊,造像題記46則,是唐初60餘年內貴族、宅民、僧侶等為父母、兄妹、兒女"祈福"而造。造像中大多面相半圓適宜,眉清目秀。造型構思之巧,雕刻刀法之精,藝術造詣之高,為古今人士所稱道。

構築奇異唐代浮圖——九頂塔:位於靈鷲山九塔寺內,建于唐代,高13.3米,基呈八角形,單層磚塔,為水磨對縫砌築而成。簷疊澀向外挑出17層,又疊收進16層,基、身、簷均呈凹形曲線,異常柔和。塔的?部結構處理奇異,在塔簷上端各隅角處,築有方形3層小塔8座,高2.84米,中央築有中心塔,高5.33米,形塔林式塔頂,故名九頂塔。塔身南面距地高3.1米處,辟一拱門,內為佛室,室內雕一佛工羅漢,並有殘存壁畫。該塔造型華美,國內罕見,日本出版《世界美術全集》稱該塔:"匠意縱橫,構築奇異,其它無能及"。

"古塔博物館"——墓塔林:墓塔林在神通寺遺址西北方向,現存墓塔46座,墓碑15通。此處墓塔根據塔身和塔頂形狀不同,可分成密簷式、闕式、幢式和亭閣式。這裡的墓塔造型各異,刻工精細,式樣繁多,可謂國內少有的古塔博物館。

氣勢恢宏的仿唐建——神通寺遺址博物館:1999年,曆城區人民政府投資500萬元人民幣,在神通寺遺址前,建設了仿唐建築群--神通寺遺址博物館。這組建築兩進院,有山門、中殿、後殿和前後院的東西廊房組成,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室內展出了神通寺歷史沿革、文物介紹、發展變化、歷次維修等圖片資料和解放以來神通寺出土文物精品。這組建築構件宏大、主次分明、變化有致,體現了盛唐的建築特點,是齊魯第一家仿唐建築群。

四門塔位於泰山之陰,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市南郊30公里的柳埠鎮,山青水秀,文物薈萃,民風淳樸。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便勞動生息在這塊美麗的土地。四門塔旁曾出土過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的石斧,還發現過戰國時期齊長城遺址,並有唐高祖武德年間唐王李世民率軍東征時操練兵馬的跑馬嶺為紀念黃巢起義駐兵的黃巢村、黃瓜峪、菜峪、車子峪、裁縫峪……。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在我國廣泛傳播。西元4世紀後半葉,這裡建起了一處佛教中心——"朗公寺",即後來之“神通寺”,為山東最早的寺廟。 
不知道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