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簡稱蜀的來歷.

關於“蜀”名稱的來歷,史書記載中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蜀就是蠶,是因古蜀王蠶叢教民栽桑養蠶,使四川成為中國最早養蠶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蜀是一種形態象蠶、但能螫人的毒蟲,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統治者對蜀人的一種賤稱。
  秦滅巴、蜀後,在四川推行郡縣制,在原巴蜀地區設置了巴郡和蜀郡。漢初增設了廣漢郡,漢武帝元封5年(前106年),在全國設13刺史部,四川地區為益州部。唐太宗貞觀元年(西元627年),廢除州、郡制,改益州為劍南道,梁州為山南道。唐玄宗開元23年(西元735年),劍南道又分為劍南西川節度和劍南東川節度,“川”字開始在四川地區區劃名稱中出現。宋朝為加強中央集權,對州縣大加減並,宋真宗咸平4年(西元1001年),將四川一分為四,即益州路(後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後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廣元)、夔州路(州治奉節),合稱為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來。元朝在各地設置行中書省,川峽四路合併成四川行中書省,“四川省”名自此問世。

  關於“蜀”名稱的來歷,史書記載中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蜀就是蠶,是因古蜀王蠶叢教民栽桑養蠶,使四川成為中國最早養蠶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蜀是一種形態象蠶、但能螫人的毒蟲,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統治者對蜀人的一種賤稱。
  秦滅巴、蜀後,在四川推行郡縣制,在原巴蜀地區設置了巴郡和蜀郡。漢初增設了廣漢郡,漢武帝元封5年(前106年),在全國設13刺史部,四川地區為益州部。唐太宗貞觀元年(西元627年),廢除州、郡制,改益州為劍南道,梁州為山南道。唐玄宗開元23年(西元735年),劍南道又分為劍南西川節度和劍南東川節度,“川”字開始在四川地區區劃名稱中出現。宋朝為加強中央集權,對州縣大加減並,宋真宗咸平4年(西元1001年),將四川一分為四,即益州路(後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後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廣元)、夔州路(州治奉節),合稱為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來。元朝在各地設置行中書省,川峽四路合併成四川行中書省,“四川省”名自此問世。
魏的國號是當時漢獻帝封曹操為魏王,曹丕篡漢後,延襲下來作為國號;
蜀的國號其實是“漢”,劉備自稱漢家正統,不會別作他號,稱“蜀”是後人為區別“漢”而叫“蜀漢”,後來就簡單地叫“蜀”了。西川是古蜀國所在,現在發掘出來的三星堆文化就是古蜀國的文物。
吳的國號是孫權的地盤是春秋戰國時吳國所在,孫權的祖先孫武(《孫子兵法》的作者)又是吳國的軍師,用“吳”作為國號理所當然。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