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介紹長沙風光

(1)影珠山

長沙有民謠:“影珠山,離天三尺三,人要低頭過,馬要卸卻鞍”。其實影珠山高不過509.4米,南北長7公里,是長沙與汨羅的界山。她的出名,與“影珠山有48寺廟”相關,此語見於《今古奇觀》。相傳梁武帝時三裡一庵五裡一觀,確有此確況。當地則有“十二個嶺,四十八個庵”之說,老人們現還能數出20多個,僅山頂附近就有老廟、新廟、養靜園、腰子坡廟等五六個,彼此喊得應。其中新廟曾祀陳公真人肉身。據說他生前是個孝子,在外遇到美食,除非有老母一份,否則不食。光緒十一年羽化後“仙軀”不腐,每到農曆六月初六換袍曬衣,後被毀。其它寺廟亦僅存遺跡,近年恢復了養靜寺,有僧尼數人。

“影珠”之名由來有三:一曰南朝陶真人先隱居于此;二曰“山頂有井,其影如珠”;三說山中有珠之影子。據在山上生活了17年(1934∼1952)的開福寺覺了師介紹,她們先前常在晚間看到山上山下有燈籠火光來回飄動,“螢火蟲沒有那麼大的光”。

影珠山地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1944年我新四軍在山北腰子坡痛殲日寇,至今仍不時出土子彈殼之類。腰子坡東側有巨石臨空,如嘯天獅子,故名獅子岩。崖下亂石嶙峋,有石洞幾層,俗名“九間房”,傳為陶真人修煉處,現需側身入內,洞室如房,進第三間即寒氣逼人,打火機打不起火來。此外,西坡有“仙人洞”。山南有九馬嘴;九座山頭昂頭聳立,如九馬奔槽。山頂原有一銀杏,曆千歲,4 人合抱。惜樹皮被剝,樹身易進水,屢遭雷擊,火往往從樹心燒起,救火無效。80年代的一次竟燒了一天一夜,現僅存已炭化的樹樁,高約5米,兩人仍不能合抱。

影珠山美在田園風光,層層梯田從東坡一直綿延到山頂,間以石徑農舍,竹籬瓜棚,池塘果樹。林蔭泉喧,蜂飛蝶舞,夏夜更為幽靜宜人。

(2)黃興故居

在市區東南約15公里處,隔瀏陽河與黎托鄉相望,屬長沙縣黃興鎮楊托村涼塘。故居處平疇沃土之中,建於1864年,原為53間的四合院,現存12間土磚青瓦平房。

1874年10月25日,黃興誕生於斯。上廳右邊正房是其父母居室,擺雕龍琢鳳中式古床;左邊是黃興臥室,置西式銅腿金屬簡易床。下廳正房耳房均辟為輔助陳列室,介紹黃興生平事蹟。

黃興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徐特立故居

位於長沙縣五美鄉觀音塘,為磚木結構的普通民房,有槽門、堂屋、廂房等,天井中有徐特立親自栽的柚樹。

徐特立(1877∼1968),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他1913年在家鄉創辦五美學校,1915年把自家房屋捐作校舍。1930年國民黨反動當局劫走校具,學校停辦。解放後續辦,並擴建了校舍。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除陳列徐老用過的書籍、皮箱、布衫、布鞋等實物外,還有照片、題詞、手跡書信等。常年對外開放。

(4)楊開慧故居

出長沙城東北60多公里,有座面壟背山,坐北朝南的古樸院落,中國的女傑楊開慧1901年11月6日誕生於斯。這兒當時叫長沙縣清泰都板倉,是個山青水靈, 田壟曲曲,蓮荷亭亭之處。現名開慧鄉開慧村。故居建於1975年,前後三進,中有天井。東廂房內陳列著楊開慧的生平事蹟及其所用過的粗布衣等實物;西廂房內有毛岸英烈士生平展覽,有江澤民、李鵬、萬里、李瑞環等人的題詞。

(5)許光達故居

在黎托鄉東山鎮渡瀏陽河,順機耕路前行數百米,右側有四間磚木民居,青瓦腳,土磚牆,木格窗,木框大門,杉木前廊簷柱(左邊一根用楠竹代替),這就是赫赫有名的許光達大將故居,現屬長沙縣黃興鎮桂花村,南距黃興故居1公里多。

許光達故居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原有兩進,上進倒於1954年的洪水中。許光達1908年6月3日誕生於進門廳屋前房,並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學生時代。

許光達高風亮節垂風範。在戰爭年代中,他與妻子鄒靖華天各一方,十年間杳無音信,他身居高位而對愛情堅貞不渝,與結髮妻子白髮同老。1955年,當得知將被授大將時,他即向毛主席反映,要求只授上將,而將大將授予王震等同志。授銜後,他又主動要求行政上降一級,故十員大將中唯他是5級。1987年, 地方政府派人赴京商量許光達80誕辰修舊居塑銅像一事。許夫人鄒靖華意味深長地說:“請你們轉告父老鄉親、當地政府,感謝他們的一片敬意。我的意見,故居不要修,像不要塑,紀念會也不要開,騰出錢來為孩子們修建學校。這樣做,老頭子定會含笑九泉,只要後人不忘記他就是最好的紀念”。

(6)左宗棠墓

位於長沙縣石門鄉柏竹村,從黃興故居過楊梅河大橋,南行約2公里, 即可見公路邊的“重修左宗棠墓碑記”。從碑後登數十級石階,“清太傅大學士屬靖侯左文襄公之墓”躍入眼簾。墓前有石砌平臺,配以石桌、石鼓、石香爐。兩側華表刻聯語:“漢業唐規西陲永固;秦川隴道塞柳長青”。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清嘉慶十七年(1812)壬申十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