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詞:下梅村和閩越古城

我們下周要去武夷山實習,老師讓每人寫兩篇導遊詞,還不讓從網上抄,要有自己的特色.你說我又沒去過武夷山,不從網上抄,怎麼寫呀?所以,哪位對武夷山的這兩個景點比較熟悉,幫忙寫呀啊!多謝多謝

邋邋下梅村,這個名不見今傳的小山村,距福建省武夷山國家風景名勝區8公里。而沒有去到過武夷山的人是想像不到它的秀美的。這裡山清水秀,交通便捷,古街、古井、古碼頭、古建築、古集市都是清朝康乾盛世時期保存下來的。過去,這些“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東西,現在開始漸漸吸引了旅遊者的注意。
邋邋武夷山市不大,但是很安逸。這一點可以從當地人的臉上看出來。那是個被群山包圍的城市,歷史悠久、文化深厚,而且自然風光奇麗,集華夏最秀麗的奇峰美景於一體,造就了人類魂牽夢繞的天堂。在這裡,抬頭可看山,低頭可見水。尤其是行走在山路上的時候,呼吸著空氣中樹葉的清香,聽著潺潺的水聲,那由於喀斯特地形而形成的奇峰怪石,以及在山間久久縈繞的雲霧,更會感覺身處仙景。而下梅村就是在這群山環抱中的一個古老而寧靜的小山村。
邋邋到達下梅村的時候,天上下著雨。當我越來越走近下梅村,並看到了在雨中安靜存在的那個小山村時,它就像是被哪位仙人不小心遺留在山間的一顆黑色的瑪瑙,正在濛濛的細雨中,泛著墨色的光暈。走到近處,下梅古村的輪廓在眼前漸漸地清晰起來,白牆黛瓦、錯落有致的排排古民居,鋪陳于翠綠青山之中,似有悠悠古風撲面而來,直覺告訴我們,這又是一處江南風水寶地。舉目之處,是被雨水沖刷的發亮的黑色瓦片,用木材和石頭構建的房屋、古老的、雕刻著花紋的門窗,以及仿佛還留著古人足印的、卵石鋪成的小巷,這一切使人一下子仿佛回到了古時候的山寨。
邋邋下梅村僅2000多人。這個古樸的村落,是九曲溪邊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因臨梅溪下游而名“下梅村”。早在新石器時期,下梅村就有人類在這裡居住。北宋咸平元年(西元998年)已發展成一個行政區。南宋時,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在此講學授經,聖人教化之處,儒雅傳世。此後,村中名士迭出,斯文一脈,源遠流長。今天的下梅古村的村口,設有參觀遊覽的售票口,有村姑導遊引你依次參觀村中景點。一棟棟深宅大院,一線天的古街、古巷,高聳的風火牆,讓你盡可想像舊時下梅村的繁盛與榮華。這裡大批精巧的建築大多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明清時期建造的,距今有幾百年的時間了,它們除了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還帶著凝重的文化內涵。
邋邋在村子中央潺潺流淌著一條小溪——當溪。由於下雨,溪水漲了起來,一群白色的鴨子在雨中的溪水裡暢快的嬉鬧著。而這當溪卻曾經是一條人工開鑿的運河。900多米的當溪橫貫村中,街道便以水的流向,集市貿易便沿街而設,兩岸屋宇井然而建,間或有一座又一座的小橋橫臥清溪之上,形成了一個江南水鄉的風貌。一百年前這裡是馳名中外的武夷山最大的茶葉集散地,走在下梅古村,當地的老人說,當年這裡盛行茶葉生意。下梅村的男人們則常年來往於這條運河上,先將武夷山的岩茶彙聚到下梅村,然後再通過運河上大大小小的船隻,將當地的岩茶、特產運到四面八方,那時候,大街小巷裡擠滿了做茶葉生意的商人。每當採茶季節,九曲溪上的竹筏十之八九都是運茶葉的,運河上到處回蕩著船工的吆喝聲,回蕩著吱吱的船槳滑動的響聲。據武夷山市志記載,當時運茶出入梅溪、當溪的船隻最多時每日行舟300餘艘。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梅村的百姓就是靠這山裡的岩茶和九曲溪水,過上了殷實富足的生活,據說,在下梅村裡有一戶人家,百年裡蓋了六十多座家祠,從在九曲溪上放排到做茶葉生意,富賈武夷山,不過用了幾十年。茶商鄒茂章4兄弟和程氏、彭氏、陳氏、方氏等成為下梅富戶後,他們大興土木,建豪宅70餘幢,所居漸成街市。從保留至今的古建築中,我們不時可以感受到康乾盛世下梅的繁榮景象。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除鉅賈的豪宅外,還有大夫的府第、儒生的精舍,如鄒氏大夫第、鄒氏家祠、程氏隱士居、西水別業、鄒氏花樓、方氏參軍第、達理巷、陳氏儒、學正堂等,建築規模宏大,佈局考究。它們多坐北朝南,有二進、三進、四進,東設書閣,西置廂房,樓臺歇屋,天井花園,一應俱全,外部則以高大的封火牆護舍,體現封閉、安全意識。各宅排水的地下涵道,戶戶相連貫通。各民居佈局錯落有致,里弄縱橫,巷道曲徑通幽。
邋邋下梅村的民居建築且多以磚木結構為主,磚雕、木雕、石雕、彩繪相飾,十分豐富,體現主人的富貴和豪華。精雕細刻的民居建築深深地吸引著我們的目光,嵌以精緻磚雕的大門樓內,高大風火牆包圍下的木構架,利用挑梁減柱擴大屋宇建築空間,造就出宅院深廣的空間。幾乎可以說每一幢建築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這歷史就寫在那些牆上各種樣式的石刻裡。這石刻、彩繪與樓臺、屋宇、牆體有機結合成一體,讓建築學專家、學者驚歎,認為這裡磚雕工藝水準勝過西遞,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築文化精品。或花鳥魚蟲,或人物故事,或山水美景,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民間風物,有的是神話傳說,如“五福臨門”、“二十四孝”、“一鷺連科”、“八仙過海”、“鯉魚跳龍門”等風雅、吉祥的圖案,人物造型逼真,詡詡如生;環境描繪貼切自然,意蘊高雅;書法藝術氣韻靈動,筆法活潑,展現豐厚的文化內涵;雕塑圖案精雕細刻,工藝高超,感化教人,體現“忠孝持家、讀書處世、出將入相”的儒家思想,令人浮想連翩,讚歎不已。木雕藝術主要在窗戶、房梁的斗拱、雀替上,其圖案多以風雅、吉祥的動物、植物、人物為主題,十分精湛。但是相同的一點是,每一副精美而繁瑣的雕刻、彩繪都傳達出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磚雕《天賜五福圖》:上面雕刻著一隻鼎,鼎上升騰起嫋嫋青煙,據說那是飄向天空的祥雲,也指運氣。民間百姓美其名曰:“天賜五福”。即長壽、富裕、健康、好善、壽終正寢。從古民居的磚雕、石雕圖案和牆頭彩繪中,我們可領略到當年這裡的村民們崇尚文化藝術、追求典雅民風的良好風氣。而院內的四方天井,集採光、采風、采雨三大功能於一體,是中國古代天地合一、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展現,也是下梅村人極為重視的點睛之處,天井下擺設長條石花架,多以花草、魚缸點綴,以求財源廣進、人丁興旺。參觀下梅村古民居,人們可從中領略清代民間建築藝術的風格和韻味。
邋邋下梅古村的古街、古巷、古碼頭、古民居、古集市,都已成為遺產,成為下梅村民的榮耀和財富,其精華首推鄒氏家祠和鄒氏大夫第裡的“小樊川”。大夫第內已經既可觀光、休閒,又可餐飲、住宿。一位阿婆坐在一把老紅木椅子上,見我們一行進來,拄著已發黑的木拐杖,微笑著站起來,向我們一一講述著大夫第的歷史以及第內的一景一物。她自稱是鄒氏後裔,那些遠去了的斑駁時光,是她無盡的榮耀。幾百年的時空在她的記憶裡來回巡遊,我們在認真地聽她講著這些故事,感覺並不遙遠,也不神秘。大夫第的後花園名為“小樊川”,奇巧的造型與精湛的雕刻技藝令人來不及驚奇。我暗想,下梅村人把全部智慧都精雕在這裡了,他們的靈巧讓人嘆服不已。滿院的花草加之鏤窗屏牆,又給這寂寞的庭院帶來了無限生機,給人一種“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的意境。院內高大的羅漢松,迄今已近300年的歷史了,原來僅為一件盆景而已,現在卻盎然地在為故園增色。當我駐足停留,看著雨水靜靜的沖刷著它們身上的塵埃,經過歲月漫長的洗禮,那些先人的目光透過這一層濃重而潤澤的黑色,向我們注視。而綠色的苔蘚則在它們身旁默默的講述著今天的故事。人們在體味著它的細膩、古樸的同時,仿佛也看到了過去,過去這裡曾經擁有過的輝煌和繁榮。下梅這座九曲溪邊上的村落,記錄了九曲溪兩岸純樸的民風民俗。而今,亦文亦商的下梅古村,當年的繁華卻在層層地剝落著,往昔的喧嘩已成為牆上永不磨滅的疤痕了。
邋邋下梅村民風古樸,剪紙,舞龍、鎖?表演,傳統的農業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展覽、古代作坊、婚俗活動、傳統的農家宴,豐富的土特產,展示了古樸的農家生活川流不息的梅溪、當溪,布列溪畔的古村、古街、古巷、古井、古碼頭、古建築、古民居、古集市、古樸民風,構成下梅小橋流水人家的典型的南方水鄉風格。我們流連于下梅村的古巷深宅以至於癡迷了,就如同欣賞一件出土的商周青銅禮器,雖鏽跡斑斑,卻渾身蘊涵著歷史的氣息,閃現著文化的光芒。深宅之外高大的風火牆,又形成了一條條迂回曲折的巷道,體現著下梅人“宜藏不宜露”的思想境界和古樸的民風民俗。在建於清乾隆年的鄒氏大夫第內,寬闊的大廳的天井沿,有一長8米的整塊石條,當年如何運來,著實讓我們費了幾多猜測。
邋邋當溪兩邊的街道旁,是一整排木制的圍欄座椅,並建有涼亭,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美人靠”。那是因為當時村子裡的男人大多順著這條人工運河,離開家去遠方做茶葉生意。而留在家裡的妻子,則經常做在這古老的運河邊,一邊做著女工活兒,一邊期待著遠方的丈夫平安歸來。透過今天的朦朦煙雨,坐在“美人靠”上,耳邊聽著這流水和這動人的故事,似乎你就可以看到當時的情景,當時那動人的“美人靠”上,向遠處張望的妻子們。她們長長的衣裙還在隨著風飄動著,手裡的針線還在發出??的聲響,她們善睞的明眸裡,閃爍著動人的光芒,依舊透過幾百年的歷史,隨著這河水流向遠方,而似乎仍舊能聞到當時那空氣中的脂粉香。而現在,早已經沒有了那些翹首期待的女人們,村民們會在農忙過後,三三兩兩的在這群山包圍的村子裡,坐在這“美人靠”上,抽一帶煙,聊一會兒天。此刻,我也坐上“美人靠”,雖說沒有什麼我等待的遠方人,但是這悠長的思緒已經佔據了此時的下梅村。
邋邋離開下梅村的時候,天已近黃昏。雨後夕陽下的下梅古村,像罩上了一層金色的光環,金光四溢卻不耀眼。村北群山之上的天空,有著一朵朵懶散的白雲,但它們卻並不遊走,靜靜地俯視著這裡,仿佛是在尋覓著什麼。遠方已有嫋嫋炊煙了,空氣中飄散著一種山野裡才特有的清香。我們沉浸在下梅古村幽幽的古韻之中,看那夕陽裡挑著白雲的一角飛簷和幽深的古巷道,看那染著苔痕的石基和泛著潮氣的青石板路,我不由得羡慕起這裡的人居環境了。我們也一如閑坐品茗的下梅村民悠閒與愜意。
邋邋下梅古村是武夷山絢爛的文化。時世更替,照耀這青山與舊舍的已不再是舊時的月色。今天的當溪與溪畔的下梅古村,已成為不朽的記憶,成為人們懷古的去處。下梅村天然的雅致和人文的陳跡,曾為武夷山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添上了重重的一筆。走出下梅古村時,街巷旁的宅堂內外,仍有三三五五的人紮堆在玩一種紙牌遊戲,他們依舊過著四平八穩的悠閒生活,令我們這些遠方來人好生羡慕。他們都出奇的鎮定。在他們沏上一壺茶,目光盡收於茶杯中泛著青黃的茶水卻又備感舒適的時候,不知能否想起他們的先人,不知能否明白今天人們凝注的,不僅僅是他們先人們創造的生活、創造的藝術和
邋邋創造的歷史。
邋邋下梅古村和武夷山的俊山秀水共同組成了武夷山俊美動人的畫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