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注意旅行中的衛生與安全

旅行無論是乘車、坐船、乘飛機,或者是在旅館、飯店用餐、住宿,在一定的空間內人數相對比較集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比較頻繁,並且由於旅行中人的流動性大,可多次與不同的人群接觸,因此傳染病的預防是十分重要的。

車、船、飛機都是在運動中,受雜訊、振動、波濤、氣流的影響,而且每一個人佔有的空間是很有限的,活動受到限制,因此容易使人疲勞眩暈、嘔吐。

長途旅行中,在旅行開始時(始發站)和旅行結束時(到達站)所處的氣候環境可有明顯的變化,忽冷忽熱,容易感受風寒或中暑。而且各港口、城市,疾病的流行情況不同,為了保證健康,在一定條件下按規定進行預防接種和服用預防性藥物,亦十分必要。

旅行中暫時停留地點,來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之間的接觸比較頻繁.要注意預防傳染性傷寒、副傷寒、痢疾、傳染性肝炎、胃腸道炎等腸道傳染病。不要喝生水或未經煮沸的水,盡可能少用公共茶具和餐具。床上用品力求選用清潔的,並注意不與口、鼻接觸。盡可能不用公共毛巾、浴巾。如果發現旅舍有臭蟲、跳蚤等病媒生物。立即請服務員採取殺滅措施。在短期內通過瘧疾發病率高的地區。或絲蟲病流行的地區,必要時可以在皮膚的裸露部位塗敷驅蚊劑。

有的人在車、船、飛機中,因顛簸,座位、座艙(臥艙)比較狹窄、柴油味或汽油味的刺激而感到眩暈、噁心以至嘔吐。有暈車、暈船、暈機病史的人,可以在開船或乘機半小時前口服暈海寧之類的鎮靜劑,必要時應閉目平臥。一般稍有不適感時,要有意識地不要亂看搖晃的景物,如波濤、附近的船舶,搖擺的桅杆、起伏的地平面或水平線等,隔一些時間閉目養神。注意不要低頭看書寫字,不宜吃油膩的食物,不能過飽(一般吃七分飽),這樣可以減輕或避免發生眩暈、嘔吐。暈車、暈船的人乘坐車船應盡可能地坐在車船的中部靠窗口的地方,固車、船頭、尾部比較顛簸。

有人在秋冬之交、冬春之交容易感冒或引起氣管炎等疾病發作,旅行時由於車、船、飛機的迅速運動,人感受到的氣候變化更為迅速而突然,而且由於旅途中比較疲勞,抵抗力比平時要低,這就容易感受風寒或中暑。晚上旅行由於代謝減慢,產熱較少,容易受寒。所以出門前要瞭解一下旅程終點和途中可能出現的氣候(可查閱圖書館陳列的各種報紙“天氣預報”欄或地理書刊),相應地帶上合適的衣服和雨具。不要看當地人穿什麼自己也穿什麼,要根據本人冷暖感增減衣服,因為初到一個地方的人和當地居民的冷暖感覺是不相同的。

在農村旅行時,由於農村的氣溫一般略低於城市的氣溫(這是因為城市人口集中。使用燃料多。建築特密集的緣故),並因地形開闊,風速較大,秋冬季節氣溫在感覺上會明顯低於城市,因此,衣著要相應調整。一般說來,農村出現蚊子可較市區早一個多月,必要時要帶上體積小而輕的蚊帳。山泉雖然清例,但不習慣的人飲用後容易引起腹瀉,還是煮沸為好。注意飲食衛生。曬乾的稻草是很好的“床墊”,為了預防蟲咬,稻草上可撒一點藥粉,然後再墊上被或床單。根據山區的特點,隨身最好帶一些相應的蛇藥。不要自己采蕈類吃,有毒的和無毒的蕈類從外表上是很難區分的。

如果長途步行,要隨身帶好水壺和乾糧(在山區更為重要)。夏季要戴好草帽,預防中暑(日射病)。食物要有意識地吃得鹹一點(補充因出汗多而損失的鹽分)。清晨、中午和黃昏的氣溫可能相差很大,衣服要根據溫熱感覺勤加勤減。開始時一天的步行距離不易太長,時間不宜太久,可根據體力靈活掌握,以當天晚上不感到疲勞、第二天精神體力都感到正常為度,以後可逐漸增加。鞋不宜新、也不宜破舊,鞋底宜軟,底墊要平整,要另備一雙鞋墊以供替換,使鞋底不致潮濕。晚上一定要用熱水泡腳(水不可太燙,隨冷隨添,可泡15—30分鐘左右),促使足底血管舒張,角質層軟化,可以減輕疲勞,不易起泡。如有可能,應天天洗澡。

到海拔高度1700—3500米的地方旅行,還有些特殊問題需要注意。海拔愈高,空氣愈稀薄、氣溫愈低。到高寒地區旅行,除了要帶保暖的衣服以外,主要就是要適應並克服因缺氧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初去高寒山區的第一天晚上要盡可能地休息,好好睡足,不飲酒、不吸煙。出發前一小時吃一頓較富有營養的早餐(但也不要過飽),旅途中儘量少消耗體力。如果頭痛時服阿司匹林片可能緩解。如果把登上高寒山區的時間,拉長,沿途多休息,使人逐漸適應,上述症狀就可以避免和減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