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旅遊資源的七大特性

由生物的成景和造景作用所形成的生物旅遊資源,它具有豐、特、季、生、弱、賞、情七大特性:

(一)豐富性

豐富性指生物旅遊資源在空間分佈上的廣泛性和多樣性這一特徵。地球上任何地方,無論是陸地或海洋,無論是天空或地下,都有生物存在,而且生物種類、自然生態系統均豐富多樣,都有較高的旅遊價值。再加上各地區人工創造的各具特色的生物景觀,使地球表面廣泛存在著豐富的生物旅遊資源。

(二)特色性

特色性指的是生物受地域分異規律控制而形成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生物景觀的特點。可以說地球上不存在環境完全相同的地區,地區之間多少存有差異。環境的地區差異,大尺度的遵循緯度地帶性、幹濕差異性;中尺度的遵循垂直地帶性;小尺度的遵循地方性等地域分異規律。生物是環境的產物,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生物。熱帶的植物葉大、常綠、秋冬不落葉,寒帶的植物多為針狀葉,秋冬落葉;熱帶的動物皮毛不如寒帶的厚。各個地方都存在適應當地環境的生物奇觀。人們一提到熱帶,就聯想到陸地上茂密的熱帶林、獨樹成林的大榕樹、大象和孔雀,海洋中的熱帶觀賞魚;提到兩極就會聯想到北極的北極熊、南極的企鵝;提到澳大利亞就會聯想到袋鼠;這一系列的“聯想”都來自各地特色生物在人們頭腦中留下的深刻印象的自然反映。

(三)季節性

季節性指生物隨季節變化而發生的形態和空間位置變換而形成季節性旅遊景觀的特點。如植物,不同季節有不同的植物開花,春季的茶花、櫻花、牡丹花,秋季的菊花,冬季的梅花等;不少植物的葉色也隨季節變化而更換色彩。不少動物隨季節有規律地南北遷徙,出現了生物空間位置隨季節變化等勝景。

(四)再生性

再生性指由生物的繁殖功能、可馴化功能和空間移置性所決定的,由人與自然共同創造形成的生物旅遊景觀。生物與無機物不同,它具有繁殖能力,使生物世代相傳,這一特點決定了其經濟利用上的可持續性。生物的可馴化性和空間位置可移置性,決定了人們可以在局部改變環境條件的基礎上,將野生動植物馴化、移置、栽培、飼養,形成動、植物園和農村田野風光等人造生物景觀,同時還能作為園林造景、美化城市的襯景。

(五)脆弱性

脆弱性指生物及自然生態系統在抗干擾的能力上較為脆弱的特點。動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質,災害性環境變遷,會使不少生物死亡甚至整個物種絕滅,如地質時期白堊紀時災變環境,使稱霸一時的恐龍絕滅。人類過度地干擾破壞也會導致生態系統的破壞、物種的絕滅。如原始的刀耕火種,燒去茂密樹林,使動物失去棲息地而影響其生存,土地失去植物根系的固著導致水土流失,這種遭破壞的生態系統必然失去其旅遊美學價值。由此可見生物旅遊景觀是極為脆弱的,在開發利用上只宜提倡保護與利用並重的生態旅遊。

(六)觀賞性

觀賞性是由生物的色彩、形態、發聲、習性、運動等特徵引起人們美感的特性。這一特性也正是生物成其為旅遊資源的根本所在。觀賞動植物的色彩是最引人注目、最具感染力的。雲南的一棵萬朵山茶樹被譽為“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邊天”,十分壯觀。北極熊雪一樣潔白的皮毛;鳥類清脆、婉轉的鳴啼聲,使大自然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猛虎下山、魚游水中的生物運動曾令不少人浮想聯翩。

(七)冶情性

生物的某些特徵中蘊藏著某種備受人們推崇的精神,能夠啟迪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這就是生物旅遊資源的文化價值所在。歲寒三友的松、竹、梅不畏嚴寒的精神,成為人們不畏逆境的精神支柱;孔雀和大象成了傣族人民對美麗和威武追求的象徵;不少動植物因其精神價值而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的象徵,國花、國鳥、市花都寄託著人們的某種精神追求。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