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頤和園殘存的文物古跡有多少?

世界遺產-頤和園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北京的皇家園林頤和園,是清朝皇帝處理政務的行宮和避暑休憩的御苑,也是世界上現存古建築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園林。一九六一年二月四日,頤和園被國務院頒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日,在日本京都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二屆世界遺產全委會上,頤和園作為中國的皇家園林被通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註冊編號C880。頤和園進入世界文化遺產評定的結語有三條:

1.北京的頤和園是對中國風景園林造園的一種傑出的展現,將人造景觀與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

2.頤和園是中國的造園思想和實踐的集中體現,而這種思想和實踐對整個東方園林藝術文化形式的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3.以頤和園為代表的中國皇家園林,是世界幾大文明的有力象徵。

代表中國古代園林最高成就

幹隆興建的最後一座皇家園林 頤和園的前身萬壽山清漪園,始建於清幹隆十五年,(一七五○年),是清代分佈在北京西北郊皇家園林區"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它的建成,填充、豐富了京郊從暢春園、圓明園到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數十裡空間的山水樓臺景觀,最終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龐大皇家園林景觀群體的建設,標誌清王朝在建立一百年以後綜合國力進入到最強盛的高峰時期。

真山真水 在三山五園中,清漪園是唯一一座以真水為主景,總體規劃、連續施工,用高閣、長廊、長堤、大島、長橋等大尺度建成並具有很高造景觀賞性的園林建築物,所結構成氣魄宏偉,色彩濃麗,金碧輝映,處處刻意突出至高無上皇家氣派的。萬壽山佛香閣和園內主體建築以及湖上點景構成數條中軸線,東至圓明園、西到靜明園,均經過潛心的規劃,設計出大致相等的空間距離,在平面佈局中又是三山五園的景物構圖中心。

曾與圓明園同時被毀 清漪園建成後,經幹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皇帝禦臨,據清宮《起居注》中記載:幹隆皇帝到過清漪園132次,留下了1,500餘首詠清漪園的詩詞,其中有"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句,給予了清漪園很高評價。清漪園與京郊三山五園其它園林僅完整地存在了100年,于咸豐十年(一八六○)全部毀于英法聯軍的侵略戰火。清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掌握清朝實際政權的慈禧皇太后,挪用大量海軍經費和其它款項,開始對三山五園中的萬壽山清漪園全面修復。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更名"頤和園"此時上距三山五園同時焚毀28個年頭;下距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朝代的消亡僅有23年。頤和園是中國延續幾千年封建帝制的皇家最後一次大興土木,而且是一個世紀以前,中國土地上最大的工程和最大的工地。清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頤和園工程告一段落,當園林的主人慈禧皇太后籌辦六十大壽的時候,清王朝的掘墓人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處於風雨飄搖中的清王朝,在甲午戰爭的炮聲中,勉強結束了頤和園的複建工程。負責督造頤和園的海軍衙門,在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後,卻給世界留下一座堪稱絕響的皇家園林-一個再也不可能再產生的中國古代園林的門類。完整保存至今的頤和園,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末世傾其國力修建的最後一座皇家園林。

見證近代史 頤和園在英文中被譯為SUMMER PALACE即夏宮,是有別於紫禁城皇宮而言的。而園主人慈禧太后除了在園內避暑遊樂,還在園內垂簾聽政。這座風光秀麗的皇家園林,實際上又是晚清政權的代言人。在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年)至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年)慈禧駐園的17年間,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九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一九九八年"戊戌變法"、一九○○年"義和團運動"以及八國聯軍入侵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與頤和園有著重大的關聯。此時期,清朝政府制定出的重要應對之策,大部分由慈禧在頤和園決定並從頤和園向外傳遞或電報發出。清朝政府六部九卿及外省官吏的任免升遷,也在頤和園內由慈禧決定。頤和園仁壽殿、玉瀾堂高大的殿堂中,曾經有康有為、袁世凱等人為"戊戌變法"慷慨陳辭,無數顯赫於清末政壇上的風雲人物都在頤和園留下了的足跡。現存玉瀾堂內囚禁光緒皇帝的磚牆,就是那個時期的歷史見證。光緒二十六年(一九○○年)頤和園遭到八國聯軍的野蠻破壞,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年)再度修復後,慈禧開始在園內進行媚外外交,頻繁召見和宴請各國大使及夫人,並賞他們遊園。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年)十月,在光緒、慈禧行將死亡的前一個月,帝后二人還在頤和園內分別接受了達賴喇嘛的覲見,當時的場面和頤和園美麗的風光被畫師恭繪在西藏羅布林卡的壁畫中。辛亥革命結束了清朝的統治,一九二四年頤和園被辟為公園。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分三大區域 頤和園占地290.13公頃,其中水域約為四分之三,萬壽山和昆明湖構成了園林的主體框架,7萬平方米的各式宮殿、寺廟和點景建築,因地制宜地分佈在山水框架之中,既有皇家園林的恢宏,又充滿了天然之趣,高度體現出中國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全園100余處景觀,分為宮廷、生活和苑景三大區域,其規模巨集巨、建築精美、風光宜人,自然典雅與輝煌富麗相融合,形成了獨有的皇家園林氣派。

宮廷區 在東宮門內,中心建築仁壽殿,是清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建築格局規整、體量巨大、陳設華貴,顯示出皇家宮殿莊重、威嚴的等級。而青灰色的屋頂和庭院中的花樹又與園林相協調,透露出純樸的自然風情。生活區位于宮廷區與苑景區之間,主要建築樂壽堂、玉欄堂、宜芸館三座大型院落,是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及其後妃居住的地方。此區域背山面湖,全部建築均有遊廊串連,東可通德和園大戲樓,西可達長廊。建築佈局及室內陳設,多為方向端正、左右對稱,以體現帝王家的富麗華貴、莊嚴肅穆。慈禧寢宮前的"水木自親"碼頭,是帝后從水路出入頤和園的門戶。庭院中疊石、假山及富有寓意的陳設、花木,是中國皇家園林追求的理想居住環境。

苑景區 占全園總面積的十分之九,由萬壽山前山、昆明湖、後山和後溪河組成。萬壽山的前山,平緩舒展,面對浩渺的昆明湖水面,景色開闊。後山峰迴路轉,山腳下一條後溪河蜿蜓曲折,極為幽靜。前山中部以佛香閣為中心,層層上升的建築形成金碧輝煌的中軸群體,氣勢磅y!,突出了皇家園林的造園主題。佛香閣八面三層高41米,閣內有八根通長的鐵木柱承重,屋頂用35種84,172件琉璃瓦組成,是中國古代建築工藝中的珍品。閣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巨碑;西側有五方閣和用207噸青銅鑄成的寶雲閣,均為中國傳統建築工藝的優秀代表。四周還有眾多的亭、台、樓、閣供登臨俯覽昆明湖景色。湖山之間,連接前山建築群的彩畫長廊長達728米,繪有4,000餘幅彩畫,是中國園林巨型畫廊的代表。一九九○年,長廊以長和豐富多彩的繪畫,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一池三山 昆明湖景色自然清秀,具有江南風光的神韻。湖中三座大島,代表東海三仙山:蓬萊瀛洲,方丈,"海上三仙山"是皇家園林特有題材。其中的南湖島以一座長達150米的十七孔橋通向東岸,創造了昆明湖水景中極為壯美的景觀。昆明湖西部的西堤,仿照杭州西湖著名宋代蘇堤而建,堤上建有六座不同形式的橋樑,景色與園外西山嵌合,形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卷。北京西山起伏的山脊,是頤和園西部真正的天際線,是頤和園結構框架的重要組成。頤和園將西山外景借入園內,在現存的中國古代園林中被視為最佳的借景範例。萬壽山后山中部是仿照西藏著名的古廟桑鳶寺建造的漢藏式寺廟建築群;後湖中心是仿照江南臨水街市的買賣街,東部是仿照無錫民間私園寄暢園修建的園中之園諧趣園,從中國西部高原到江南水鄉的自然景色,被高度和諧地濃縮在一處園景畫面之中。工程檔案至今保存

頤和園是以中國傳統的規劃設計程式,傳統的建築形式,傳統的建築材料,傳統的工藝流程做法,傳統的大型工程管理體系和傳統的匠作組織所完成的,令人稱哥的是,現存清代檔案內,完整保留著修建頤和園的工程清單,記錄了清光緒十六年(一八九○年)底至清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頤和園工程每5天一次所呈報的工程進度,其內容按建築物名稱從刨槽至彩繪竣工,施工工序、工藝做法及用料情況一一詳載。其中還反映了建築名稱的改變、兩季停工、春節前後休工等等細節,以及外包工程木廠(施工廠家),都有明確記載。除工程清單外,檔案材料還有工程撥款,數額、來源、建築材料的價格、運輸費用,以及不同工種的日工資,在銷算簿冊中所反映出的具體資料。而分散收藏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和各高等院校圖書館及資料室中的有關"樣式雷"和"算房高"家族的大量圖紙和文字材料,則形象全面地反映了頤和園修建過程規劃設計程式和工程有關測量數位等大量資訊。這一切集中在清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年)至二十年(工程清單延續至一八九五年年初)近10年的時間內完成。頤和園現存那個時期的古建築66,700平方米,加上民國時期拆除、塌毀的建築和景區以外的附屬建築,全部建築面積不低於7萬平方米,接近明、清兩代400餘年所營構紫禁城建築面積的二分之一。在10年中,建成如此規模,在中國古代園林建築史上非常罕見。博物館式皇家園林

頤和園有"博物館式皇家園林"的美稱,園內現藏4萬餘件文物,皆為清代帝后使用過的原物,屬皇家的傳世珍品。這些文物的年代,上自商周、下至晚清,跨越了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文物的品類涵蓋到銅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書畫、古籍、琺瑯、鐘錶、竹器、樂器、根雕、雜項等,幾乎囊括了中國傳世文物的所有門類,並有不少外國文物。其中,被列入國家一、二、三級珍貴文物的有2萬餘件,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犧尊、緙絲長軸佛像圖等國家級珍品。這些皇家的傳世舊藏,以歷代精美絕倫的工藝品見長,又以大量與帝后生活密切相關的清代宮廷生活用品特別是晚清的工藝品為特色。文物的質地上乘、數量眾多,就其集中性和完整性,在中國皇家園林中首屈一指。由內至外三級保護

頤和園地處京城,一直得到妥善保護,長期以來以國家的有關法規、條例為依據,立足於可持續發展永續利用。以山形水系、園外借景、植物配置、園林建築、文物陳設的完整性和安全保證為前提,實行三級保護。園牆以內為核心區,以保護皇家園林景觀原貌為原則,保護山形水系總體佈局、建築、石刻、古樹名木、大氣、水質、環境以及地面和館藏文物。園牆以外為第二級緩衝區,只准進行綠化和修築消防通道,不得任意添改原有建築,以保護頤和園重要的借景環境。第三級週邊控制地帶內的建築形式、體量、色調必須與文保單位相協調。北京市政府對此已制定專項法規,對頤和園周邊規劃進行控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在國家文物部門批准和專家充分論證指導下,頤和園完成了四大部洲、蘇洲街、景明樓、淡寧堂等一批遺址的複建項目,不但使園容更加完整,而且在實施過程中刻意保留、傳承傳統工藝,成為園林古建的技術儲備。現園林古建維修基本進入週期性保養的良性迴圈,擺脫了搶險性的大修過程,年維修費為1千萬元左右。一九九○年冬季的昆明湖清淤工程,將湖中積壓了240年的淤泥全部清除乾淨,改善了昆明湖的水質,保持最佳景觀水位和深度。之後,又對萬壽山進行徹底治理和全面錄化,突出了景觀樹的補植,改變了古樹名木近200年未予補充的代溝。一九九八年修建地下文物庫和文昌院博物館,使園藏文物的保管和展示條件得到根本的改善。近十多年來,以"文化建園"方針為指導,逐步清理園內新建的商業設施,淨化園林景觀環境。園林的樓臺亭閣越發輝煌,湖光山色更加秀麗。
全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