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癢石”在什麼地方?

四川省石柱縣新樂鄉的拗石灣,有兩塊上下相連、高高聳立的巨石,人稱“怕癢石”。只要觸摸其癢處,它便發出咯咯咯的笑聲。10米以內皆能聽見。還可見到憨態可掬的搖頭晃腦的模樣。兩塊巨石構成燕尾形狀,上面一塊4立方米,下面一塊露出地面部分為5立方米。兩塊銜接處1米寬。六個年輕人曾試圖搖動它,它卻絲紋不動。但只要用一個手指按在上面石塊的小眼中,石塊便左右搖晃並發出笑聲。石頭的神秘之笑,令人遐想。
  
在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巫山深處生活的村民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每當有誰家的小孩面黃肌瘦、體弱多病時,他們的媽媽就會翻山越嶺找到那塊“仙石”,祈求神石保佑他們的孩子遠離病痛,健康成長。據說只要在神石前拜祭後,那家的孩子就會平安健康地成長。

當地人講,對於這塊巨石的來歷也有一個傳說:“相傳當年魯班和徒弟趙巧路經此地,看到這裡群石林立,而且排列很不規則,就起名叫拗石灣。他倆在休息時便玩起了堆石頭,魯班取了兩塊巨石疊放在一起,用手指輕輕一點,上面的石頭就會扭動,而趙巧放的石頭就不會扭。”這塊巨石到底是不是魯班移來的我們無從考證,但在老百姓的眼裡魯班是仙人,魯班放的石頭自然也被認為有了靈性。


怕癢石的來源

羅來林是重慶師範大學地質系教授。聽到有這麼一塊石頭之後,羅教授顯得比較興奮,他最初猜想這可能是一塊風動石。風動石是一種常見的自然奇觀,通常由兩塊石頭組成,兩石吻合點僅有數寸見方,每當海風從浩瀚的海面吹來的時候,強勁的風流使風動石微微晃動,令人看了岌岌可危,實際上卻安然無恙。風停息後,風動石也隨之平穩如初。

到了現場之後,羅教授首先查看了怕癢石是由哪一種岩石構成的。羅教授發現,這塊石頭不是風動石,屬於沉積岩中間的碳酸鈣岩石,大約形成了有5億年。從兩塊石頭上的龜裂紋來看,上面這塊石頭應該是倒了個個。

羅教授接著說,怕癢石上面那塊石頭原先應該是在附近的崖壁上,由於這種岩石的硬度比較大,風化過後容易形成裂紋,隨著時間的流逝,裂紋越來越大,岩石就從崖壁上掉落下來,碰巧掉在了另一塊石頭的上面,而且在掉落的過程中還翻了過來。
 
簡單力學原理解釋怕癢石之謎

梁一平是重慶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在現場仔細觀察了兩塊石頭的位置以及它們的受力狀況之後,梁教授說,通過目測,這塊石頭大概有四五噸重,由於石頭的摩擦力比較大,要想把它推動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但兩塊石頭相吻合處的那個長條形的接觸面,就是怕癢石的奧秘之處。怕癢石和下面這塊石頭的接觸面是一個長條形,它的力矩也就是重力和重力所產生的力臂都是固定的。我們要想讓怕癢石動起來,所施的力的力矩就要大於石頭重力所產生的力矩,我們都知道力矩等於力臂乘以力的大小,當力臂2越大於力臂1時,手指壓力也就越小於重力,怕癢石怕癢的這個點的力臂非常長,所以我們用很小的力就能使石頭動起來。角度在90度的時候,效果最好,也能最省勁地撓動這塊巨石。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