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旅遊應該注意哪些安全?

2005年在世界名城(埃及沙姆沙伊赫、英國倫敦、緬甸仰光、埃及開羅……)接二連三發生的恐怖事件,給國際旅遊業蒙上了恐怖主義的陰影。據統計,從去年開始,世界知名城市及旅遊景點遭受恐怖主義襲擊的頻率達到2001年“9·11”事件後的新高。



隨著中國遊客出境旅遊目的地快速延伸到世界各個角落,我們遭遇國際恐怖主義襲擊的風險是否也在升高?有必要因為恐怖主義停止旅行的腳步嗎?如何在國際旅行中做到有恃無恐?



無需停止旅行腳步



美國著名的全球城市理論學者SaskiaSassen曾指出,正是由於名城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價值更容易產生轟動效應和恐怖威懾力量,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恐怖主義形式已從以劫機為主演變為襲擊世界重要城市。自新千年以來,幾乎每年都有至少一次恐怖主義事件發生在著名旅遊城市或景點——無論是2001年的紐約,2002年的巴厘島,2003年的卡薩布蘭卡和伊斯坦布爾,2004年的馬德里,還是今年的倫敦和沙姆沙伊赫,而這些事件造成的損失和國際影響往往尤其嚴重。



恐怖主義對國際旅客構成的潛在威脅、越來越突出,但這並不足以阻止人們旅行的腳步。因為懼怕恐怖襲擊而減少甚至停止長途旅行,從某種意義上恰恰有助於恐怖主義的陰謀得逞。



倫敦爆炸案發生後不久,為了恢復人們對乘坐陸上公共交通工具外出旅行的信心,加拿大的一家獨立研究機構——維多利亞交通政策學會就發佈了一項研究報告,通過對大部分歐美國家公共交通和私人駕車事故死亡率的比較,得出結論:私人駕車交通事故在傷亡率上遠比借助公共交通工具實施的恐怖主義來得危險。比如,報告中揭示的一組資料:今年7月7日倫敦地鐵及公車連環爆炸案的死亡人數,僅相當於平均6天內因自駕車事故在英國道路上死亡的人數;2004年馬德里火車爆炸中死亡的191人,僅相當於平均12天內因普通交通事故在西班牙道路上死亡的人數。



事實上,許多研究都表明,雖然恐怖主義活動本身經過周密的策劃,真正遭遇恐怖襲擊卻有著極大的偶然性,至於這種偶然性的幾率,比我們一生中遭遇雷擊的幾率還低很多。

防恐于未然



一、目的地的選擇



有專家建議,判斷哪些地方真的不能去,不妨綜合三家世界最知名的政府出遊指導網站——美國國務院的國際旅行幫助網站(),加拿大外交部的出境旅遊幫助網站()及澳大利亞外交部的精明旅行者網站()取它們各自在同一時期發佈出遊警告名單的交集。



二、對陌生環境保持警覺



陌生和嘈雜的環境如機場、火車站、鬧市區、旅遊景點等,往往隱藏著更多安全隱患。通過直覺和觀察發現這些隱患,並採取適當的行動避開它們,對在陌生目的地旅行的遊客十分重要。美國作家PaulHeller在他的《國際旅行安全手冊》中推薦了培養上述直覺和觀察力的方法——像許多大學新聞專業對學生要求的那樣,隨時隨地用筆記錄下自己周圍的所有細節。Heller說他過去是一個對周邊環境極其遲鈍的人,在強迫自己進行了一個月的“現場筆錄”訓練後,他發現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對環境的敏感程度都有了極大的進步。這樣的訓練對長途旅行者可謂得天獨厚,在機場或火車站等候出發時,或在旅遊景點的長椅或咖啡廳發呆時均可進行,沒人會對你的“小動作”大驚小怪,而你甚至可以將它當做一種解悶的遊戲。



在訓練了感知環境的基本能力後,應該讓自己的觀察更有目的性:在相對封閉的公共場合(如機場、火車站、地鐵、商場、俱樂部、博物館等)瞭解安全出口和樓梯的位置;儘量避免在人群,特別是歐美人紮堆的地方停留過長時間,避開易燃易碎易坍塌的沉重物體;警惕身邊舉止和神色異常的人;友好地同陌生人交流,但在談及自己的旅行目的,計畫和行程時有所保留,遠離無人看管或認領的行李,並及時向保安人員通報等等。

三、掌握緊急避險及自救技巧



儘管沒人希望碰上恐怖襲擊,且這樣的幾率也是微乎其微,但作為一名成熟合格的國際旅行者,適當掌握一些緊急避險及自救技巧仍然是必要的。在一次恐怖襲擊事件中,當事人有可能面臨以下一些局面——



緊急撤離:保持冷靜,按照工作人員的指導快速離開。如無人指揮,應憑藉事先觀察的經驗,快速向緊急出口方向移動。在撤離的過程中,儘量避免靠近玻璃窗,貨架等容易因擠壓、震動而破碎或倒塌傷人的物體。



槍擊:立刻趴在地上,有可能的話躲在一些堅硬結實的物品下面或背後,在得知危險解除前儘量不要隨便亂動。如確實需要移動,應匍匐或儘量壓低身體前進。



起火:有條件的話用一塊濕布捂住口鼻(可利用手絹、頭巾、衣物、礦泉水、濕紙巾等),由於火焰燃燒產生的煙氣最先從屋頂開始聚集,因此應將身體儘量壓低並快速從安全出口撤離起火現場。在試圖打開一扇關閉的大門前,先用手掌及前臂試探門下部、中部和上部的溫度,如果門的所有部位均不燙手,即可抬起身體緩慢將門打開撤離。如感到門的溫度很高或燙手,則千萬不要試圖把門打開,而應尋找其他的逃離方法。



爆炸:周圍發生爆炸時,應快速將身體躲藏在堅固的物體(如桌子、椅子等)下面。如身體被建築碎片或灰塵掩埋,在仍能正常呼吸的前提下不要隨便移動,因為可能導致更大的坍塌,而且移動揚起的灰塵有可能使人窒息。如果必須移動,儘量先用一塊布捂住口鼻。在四周粉塵彌漫時不要試圖大聲呼叫,當坍塌和揚塵趨於穩定後,將身體移近建築結構中的管道或牆壁附近,用嘴對著這些建築介質呼救,聲音將更容易傳到救援人員耳中。



出血:外傷出血最佳的止血方式就是對傷口施加壓力,具體操作是條件允許(隨身帶有簡易急救箱)時,用一塊消毒紗布敷在出血傷口上,用手指對傷口施加壓力,持續保持壓力,如紗布被血浸透,應在原來的紗布上再敷一塊新的紗布,繼續保持對傷口的壓力,直到血止住為止。在消毒紗布上綁上繃帶(如果有的話),將使止血效果更明顯。如果手頭沒有消毒紗布和繃帶,手絹、毛巾,甚至從衣服上撕下的布片都可以作為代替物,重要的是快速用布捂住傷口並對其施壓。此外,採用平躺的姿勢,使受傷部位的位置儘量高於心臟,能幫助傷口部位止血,也有助於保證腦部供血而防止昏厥。



灼傷:緩解輕度灼傷(小面積二度燒傷以下)的步驟是首先冷卻傷口,冷卻的方法可以讓傷口持續接觸流動的冷水,或用濕潤的消毒棉紗或濕紙巾輕敷傷口,但一定不要用冰。當灼傷部位得到冷卻後,如有條件,可敷一些抗生素藥膏、蘆薈提取物,甚至普通的保濕霜,之後用消毒紗布或繃帶遮蓋傷口。最後可攝取一片阿司匹林類的解熱鎮痛藥。注意在自救過程中不要弄破皮膚上的水皰,如果灼傷程度或範圍較大,在獲得專業幫助前,不要試圖褪去傷口上的衣物(但一定要保證衣物已停止燃燒)。



對於那些前往高風險地區或從事高風險活動的旅遊者,專家建議最好能隨身攜帶一個簡易急救包,內裝:六片創可貼(保護及治療微小創傷)、六支酒精棉簽(清潔傷口)、兩塊繃帶(包紮傷口,止血)、兩片阿司匹林類藥物(解熱鎮痛)、兩片異丁苯丙酸類藥物(消炎)、一卷消毒棉紗布(保護傷口,止血)、一管抗生素類藥膏(緩解灼傷)、一條防腐小毛巾(抵擋煙塵毒氣,冷卻傷口)、一瓶純淨水(清潔、冷卻傷口,抵擋煙塵毒氣)。



四、旅遊保險



據保險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針對境外恐怖襲擊的保險項目。不過恐怖襲擊造成的傷害可以歸為人身意外傷害。境外旅行意外傷害保險能為在境外遭遇意外的旅客提供全面的救援及醫療保障,這些意外就可能包含自然災害、恐怖襲擊等突發事件導致的傷亡等。同時,遊客在境外旅遊如需立即入院治療,境外旅行意外傷害保險還可為其報銷醫藥費用,當遊客需要轉院或運送回國,在保額以內的費用都可以由保險公司承擔。



境外旅行意外傷害保險細則中與恐怖活動明確相關的內容包括個人保險費達一定額度,若所乘班機遭劫持,則保險合同的保險期自動延長至被保險人完全脫離被劫持狀態為止:個人保險費達一定數額,可獲得附加的國際支援服務,得到來自世界著名國際支援公司的24小時安全諮詢及救援服務。因此,在向保險公司購買旅遊保險時,應對工作人員表達你對旅行目的地安全的擔憂,看他們能否為你推薦最合適的險種。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