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車身的演變

車身外形演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和發動機、底盤、電氣技術的發展比起來還相差甚遠,但這裡包含了無數設計者的心血和匠心。近年來,在國內舉辦的國際車展,多種多樣的車身外形在人們面前展示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藝術世界。不難看出,車身設計已經作為一個單獨的學科,需要更多的人去開拓。

一、馬車型車身
1885年,德國的兩位工程師戴姆勒和本茨分別試製出1.5馬力和0.85馬力單缸汽油發動機並成功地試製出第一台汽車。當時的汽車車身基本還是沿用馬車型。
當時的馬車型車身與我國古時的兵車車身並無本質上的區別。是一種箱形加上座椅,車身上部或為敞篷或為活動布篷用來擋雨擋光。這樣的車身難以抵擋較強烈的風雨侵襲,給乘坐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二、箱式車身
1915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設計、生產了一種新型車身。它很像一個大箱子,箱子上部裝有門窗,實際上只是在原來的馬車車身上做了輕微的改進。但乘車人免受了風雨灰塵的侵襲,人們把裝有這類車身的汽車叫箱型汽車。現在的客車車身不論是豪華型還是普通型,也不論車身內飾和外形如何變化,供乘客使用的空間不過是一個長方體的箱型空間,也就是說,箱型車身延續至今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生命力。

三、甲殼蟲車身
1933年,波爾舍博士經過長期觀察,他發現一種名叫甲殼蟲的小動物,不但能在地上爬也能在空中飛,其形狀空氣阻力很小。波爾舍博士把甲殼蟲的自然美如實地、天才地運用到車身造型上。甲殼蟲形車身迎風阻力最小,空氣動力學的原理在這種車身上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也為以後在車身外形設計上運用“仿生學”開創了先河。

四、船形車身
1949年,美國福特公司研製出了船形車身。它一改傳統的設計方法,把前翼子板和發動機罩,後翼子板和行李艙罩溶於一體,大燈和散熱器罩形成一個整體,車身兩側形成一個平滑的面,車室位於車的中部,整個車身造型仿如幾個長方體的幾何形體拼成一個船形。由於船形車身使發動機前置,從而使汽車重心相對前移,而且加大了行李艙,使風壓中心位於汽車重心之後,從而避免了甲殼蟲形車身對橫風不穩定的問題。時至今日,現在的轎車無論為流線形還是在前翼子板與發動機罩之間大圓角過渡或者在轎車尾部做變動,都能看到船形車身的影子。

五、魚形車身
由於船形車身尾部過分向後伸出,從而形成階梯狀,這樣,當汽車高速行駛時會產生較強的空氣渦流。為了克服這個問題,設計者把船形車身的後窗玻璃逐漸傾斜,使車身從側面看上去後窗部位成為斜背式,形狀上很像魚的脊背,人們把這種形狀的車身叫做魚形車身。魚形車身比起船形車身有很大優點:它使圍繞車身的氣流比較平順,空氣渦流較小,而且車室寬大,視野開闊,側面形狀阻力較小,同時增大了行李艙容積。缺點是由於魚形車身後窗玻璃傾斜太大,從而增加了透光面積,尤其夏季使車內溫度很高,同時也存在橫風不穩定等問題。

六、楔形車身
設計者們經過多種方案的篩選找到了一種楔形車身。這種車身整體向前下方傾斜,車身後部陡然平直。這種車身外形不但能有效地克服汽車升力等問題,而且適用於高速行駛的汽車。現在,世界各大汽車生產國都已經生產帶有楔形效果的小客車。從外表看,這種車身造型清爽俐落,簡潔大方,非常具有時代氣息,讓人看了確實有一種美的享受。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