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降價別老拿三年過渡期說事兒

由於原材料和能源漲價,帶動國內物價上漲,甚至有人擔心會不會再度出現通貨膨脹。在鋼材、橡膠等汽車原材料也持續漲價的情況下,國內汽車界猛刮降價風。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八十多款轎車、越野車、多功能車降價。有的廠家增加配置價格不變,變相降價。就連縱橫國內十幾年的“老三樣”也不得不降價。降價幅度少則數千,多則數萬,降幅一般在百分之十左右。其中降幅最大的當屬長安福特推出的04款蒙迪歐,一下子比03款降了5萬元。頗有些類似去年廣州本田新雅閣上市時的陣勢,最近上海通用一款車降價幅度也達到4萬多元。

一些汽車廠家振振有詞地說,之所以降價,是為了應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挑戰,因為3年過渡期今年就要結束。一些所謂業內人士也說,一些廠家降價“不僅使某某汽車的價格體系提前完成應對“入世”後進口車價格逐年下調、2005年國家取消進口許可證配額所帶來的衝擊,還將對目前國內車市的價格體系產生巨大影響。”

其實降價的廠家都心知肚明,一些眼下十分暢銷的車型之所以紛紛降價,瞄準的是國內競爭對手,和3年過渡期即將結束並沒有多少關係。

在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中,中國為汽車工業爭取到了3年寶貴的過渡期,從2002年至2004年繼續實行汽車進口配額管理。同時,逐年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整車關稅從2001年的70%(排量3升以下)和80%(排量3升以上),降到2006年7月1日的25%。

兩年多來,在進口汽車關稅大幅下降、進口大幅增長的同時,國內汽車產業重組和外資進入明顯加快,出現了高速增長,產銷兩旺的好勢頭。同期,汽車整車進口也大幅增加,但進口轎車在國內轎車銷售中所占的比例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

去年年底以來,國內進口車市持續低迷,與加入世貿初期出現“井噴”行情形成鮮明對照。進口車市低迷,一是國產汽車對進口汽車的擠壓作用。 二是許多暢銷進口車型開始在國內生產,導致可進口的暢銷車型越來越少。 三是進口汽車的消費群在縮小。

國產車和進口車的競爭,一是價格,二是款式,三是製造品質。在款式、品質都不相上下的情況下,最重要的就是價格了。到2006年7月1日,進口汽車關稅降到25%時,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三項合計的綜合稅率,根據不同排量高達50.77%至58.97%,仍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國產汽車紛紛降價,其實並不是為了應對減少保護帶來的衝擊,而是為了鞏固或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同時,也有降價的空間。

實事求是地來看,國產轎車特別是中高檔轎車的利潤要比國外同行高出許多。像通用和福特這樣的國際汽車巨頭,來自汽車製造的利潤只占總利潤的三成,其他來自金融服務、汽車租賃、零配件和維修等。而目前國內汽車巨頭則顛倒了過來。

目前的國內汽車市場,除個別緊俏車型,基本已進入買方市場。隨著一些汽車廠家產能的迅速擴大,以及一些新進入者,國內汽車產銷已經開始出現供過於求,汽車庫存在增加。今後國內汽車界的競爭,主要是國內企業內部的競爭,也是跨國公司之間在中國爭奪市場的競爭。而價格戰則是競爭的主要手段之一,只要不虧本,該降價就降價,同時要加大售前售後的各項服務,開拓新的利潤空間。如此這般,豈不是汽車廠家和消費者都皆大歡喜的一樁好事嗎?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