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飄移是怎麼回事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請注意看看世界地圖,你會發現,南非西海岸的凹凸情況和南美東海岸的凸凹情況多麼吻合,就像一塊大餅被掰開似的。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這是一門學問,叫“大陸飄移”假說。這假說是20世紀初魏格納創建的。他是根據大陸輪廓、地層、古生物等資料提出的。這一學說認為,從石炭紀末期至三疊紀中期(距今2億8千萬年至2億多年前),至少南方幾個大陸,非洲、南美、澳大利亞、南極大陸和印度大陸曾經是一個整體,稱岡瓦納大陸,自侏羅紀(1億5千萬年前)開始解體,逐漸達到現在的位置。
有許多古生物化石支持大陸飄移學說,其中以水龍獸最為著名。水龍獸是一類絕滅了的古代爬行動物。由於這類動物的近親具有好些哺乳動物的特徵,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的遠祖,因而它們的名字都冠上個“獸”字。水龍獸雖與哺乳動物無關,但畢竟是這一“宗族”中的成員之一,所以也“沾光”帶上“獸”字。
水龍獸身體大小如狗,但也有更大或小些的。這是一類生活在三疊紀初期(距今2億4千萬年前)的爬行動物,常出沒在湖泊、沼澤附近,水陸兩栖,好3—5個一起活動。頭骨較高,頭頂和額部之間有一個折曲,致使臉部和吻部彎曲向下。嘴裡除上頜相當犬齒部位長有一對長牙外,別無他齒。估計生活時頜緣上長有角質套,像龜鱉類那樣,幫助研磨植物食料,那兩長牙顯然不是取食工具。頸較短,體軀桶狀,四肢短,尾也不長。鼻孔的位置很靠上,在水中時,只要把頭稍稍抬起,露出鼻孔,便可進行呼吸了。
根據目前資料,水龍獸化石在我國新疆、非洲南部、印度、中南半島、甚至南極大陸均有發現。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不同大陸上發現的水龍獸竟如此相似,它們不僅可歸一個屬——水龍獸屬(Lystrosaurus),甚至有的可歸同種。我們知道,一個屬種的生物有一定的地理分佈範圍,在上述現今被大洋所隔的諸大陸上,出產同屬種的動物化石,而這類動物又不是海生的,無飄洋過海能力,最好的解釋只能是這些大陸原來是相連在一起的。還有一種古代淡水爬行動物——中龍(Mesosaurus)(圖67),它卻在南非和南美發現,也被視為大陸飄移的有力證據。肺魚類中有一旁支角齒魚,它是現生澳洲肺魚的近親,可化石卻在我國(亞洲)、歐洲、北美、甚至最北到達近北極圈的斯匹次貝根群島的淡水沉積中發現,且構造十分近似,有的可歸同屬(角齒魚屬,Ceratodus)(圖68)。這事實也為泛大陸理論提供了科學依據。此外,許多三疊紀(距今2億年前)時的陸生脊椎動物如迷齒兩栖類、爬行動物的前棱蜥、二齒獸、犬頜獸和槽齒類等,在我國、南非均有發現。植物中的舌羊齒類化石,更是岡瓦納大陸的特產。
然而,科學是複雜的。我們看到,一方面,許多古生物的事實支援大陸飄移假說,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古生物事實與大陸飄移學說相悖。如有人對南美、非洲、澳洲發現的早白堊世四足動物種類做一統計,到 80年代末期,澳洲有 11科 13種,南美8科9種,非洲16科21種。三大陸之間的比較表明,這一時期澳洲的陸生四足動物與非洲和南美的差別遠大於後兩者之間的差別,差異主要反映在動物群的百分比特徵方面。還有,晚白堊世時,南美有46個陸生脊椎動物的屬,非洲15屬,印度8屬,澳洲則僅1屬。按大陸飄移假說的觀點,白堊紀時,南美、非洲應與澳洲相連一起或靠得很近,不應該出現上述懸殊現象。
自然,這也是一家之言。有人認為,發現化石種類的多寡不足以作為定論的依據,因為尚未發現並不等於沒有。到底誰是誰非,還有待今後科學的論證。
魏格那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分為了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大西洋板塊,非洲板塊和美洲板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