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盧浮宮博物館在:

盧浮宮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的右岸,由菲力浦二世于1204年興建,最初只是存放王室檔案和珍寶的碉堡,經歷代擴建成為今天的規模,自16世紀初存放王室收藏的藝術品,還在宮中舉辦展覽。1793年法國大革命後,法國國民議會決定把盧浮宮改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向公眾開放。盧浮宮從17世紀建到20世紀,延續了300年之久,占地240畝,達16公頃,是四大博物館中占地最大的,但也只有故宮的1/5大,展出面積較故宮為大。和故宮一樣是舊皇宮用作博物館的,也是四大博物館中唯一有院子的。法式皇宮的建築呈方形,裡面連通一氣,建築
本身就是圍牆,院子在中央。樓內靠外的一側為走廊通道,另一側就是住房和大廳,用做展覽館倒十分適宜。盧浮宮鎮館三寶,其一是文藝復興時期大畫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像,是在拿破崙第一時代從義大利運來的,它是全館唯一加了玻璃罩的畫,禁止拍照,怕鎂光燈射線傷害這稀世珍寶。儘管如此,偷拍者仍大有人在,不過畢竟是文化之都,還沒有見過蠻不講理,強行拍照的。我的藝術鑒賞力不高,反復回味,悟不出這“神秘的微笑”的“最”好之處。不過,作品的確使人領會到這位端莊婦人的一點精神。作為文藝復興的啟蒙作品,它率先衝破了把人都畫成木乃伊一般的傳統表現手法,畫家賦予了人物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光彩。看這婦人那絲神秘的微笑,既有欣喜,又有悲傷,既有惆悵,又有希望。那豐富複雜的感情、那變幻莫測的心境躍然紙上,給人以無窮的回味和聯想。盧浮宮內的雕塑儘管收藏不豐,卻不乏珍品。1820年從希臘米洛島買來的缺臂石雕愛神維納斯造於西元前2世紀,她的各種仿製品今天已在不少中國的家庭中落戶。維納斯,也出自西元前2世紀的希臘無頭石雕——勝利女神,連同“蒙娜·麗莎”一起,統稱盧浮宮三寶。

  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的藏畫是其他各館望塵莫及的,倫敦國立畫廓和慕尼克博物館儘管收藏頗豐,但也不能與之相比。無數精美油畫,每每使人不忍離去。連我這本不留心繪畫的人,也被巴黎的空氣薰染得增添了藝術細胞。盧浮宮的藏畫中,19世紀末葉的靜物寫生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畫面上,盤子裡的水果把參觀的兒童逗得饞涎欲滴;戰士身上的傷口把膽小的女學生嚇得望而卻步。

  1989年3月由世界著名的美籍華裔建築家貝聿銘為盧浮宮設計建了一座20米高的金字塔式的玻璃入口,用來改變過去小宮門入口年入400萬觀眾的擁擠狀況,慶祝法國大革命200周年。對於這一設計褒貶不一,看來世界上也有爭論是不是“最好”的毛病。著名經濟管理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西蒙說得好:“只有滿意值,沒有最佳值。”對藝術品更是如此,你只能說“喜歡或不喜歡”,而不宜以“好或壞”讓人承認;儘管你可以說,甚至可以強加於人,但是沒有用,人家心裡不認同。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