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坐落在英國倫敦議會廣場西南側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正式名稱為“聖彼得聯合教堂”。它最初由篤信宗教的國王“懺悔者”愛德華一世於 1050年下令修建,1065 年建成。現存的教堂為 1245 年亨利三世時重建,以後歷代都有增建,直到 15 世紀末才告竣工。
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全長 156米,寬 22 米,大穹窿頂高 31 米,鐘樓高 68.5 米,整座建築既金碧輝煌,又靜謐肅穆,被認為是英國哥特式建築的傑作。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既是英國國教的禮拜堂,又是歷代國王舉行加冕典禮、王室成員舉行婚禮的大禮堂,還是一個國葬陵墓。從 11 世紀勝利王威廉開始,除了愛德華五世和愛德華七世外,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當今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就是於 1953 年 6 月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裡舉行加冕典禮的。每當新國王加冕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佈置得煥然一新。各國代表、皇親國戚上千人雲集一堂,喇叭齊鳴,聖詩班高唱聖詩。大主教將王冕戴在英王頭上。英王加冕寶座在聖愛德華小教堂內,寶座下有一塊稱作“斯庫恩”的聖石,原是古蘇格蘭國王傳統的加冕座位,後被愛德華國王征討蘇格蘭時將它奪過來,並在石上配了一把橡木椅子。以後歷代英王登基時就在這椅上端坐加冕,因此,這把樣子一般的椅子和下面的石頭成為神聖的國寶。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還是英王的墓地。1066 年撒克遜王愛德華死後就埋葬在這裡。從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的 20 多位國王都埋葬在這裡。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國王亨利七世的教堂和陵墓,它位於中軸線正中的最後方,佔據了整整三分之一的面積。它那纖細華美的穹頂,五彩繽紛的旌旗,給人以明快歡樂的世俗氣氛。在它的右面,是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陵墓;左面是被伊莉莎白一世處死的蘇格蘭瑪麗王后的陵墓。
教堂內的“詩人之角”因埋葬 14 世紀詩人喬叟和文藝復興時期詩人斯賓塞而得名。後來,英國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如莎士比亞和狄更斯、哈代等,都在這裡建有墓室或墓碑。此外還有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如達爾文、牛頓、克倫威爾、邱吉爾[/url等。
當地人將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如果死後能葬在這裡,是無尚光榮的。在教堂西大門內,正中地上一塊鐫有金字被深紅色罌粟花環繞的黑色大理石碑,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無名英雄墓碑,下面埋葬著一名由法國戰場上運回的士兵的屍體。墓誌銘為:“無名者最有名。他們為英王、為國家、為人類和平正義而犧牲”。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僅歷史悠久、建築宏偉、雕塑精美,而且是英國歷史事件的見證者。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由“懺悔者”愛德華建造,並於1065年被封聖。亨利三世為了紀念愛德華,發誓建立一座哥特式更加威嚴的教堂,致使原來的結構所剩無幾。從13世紀到16世紀,英格蘭的國王們個個為其設計獻力,結果把它弄成了各種風格的大雜燴。如此觀察,它與今日的英國王室倒是相配——他們也是出自大量不同的祖源,而長久以來都將威斯敏斯特教堂作為“教區本堂”來舉辦婚喪儀式和加冕典禮。但恰如丹·布朗在《達·芬奇密碼》中的描述,威斯敏斯特教堂既非大教區的主教堂,也不是教區裡的教堂,而是人們所知的王室專屬的教堂,行使管理的教長與其法規都要由王室決定。威斯敏斯特教堂是由“懺悔者”愛德華建造,並於1065年被封聖。亨利三世為了紀念愛德華,發誓建立一座哥特式更加威嚴的教堂,致使原來的結構所剩無幾。從13世紀到16世紀,英格蘭的國王們個個為其設計獻力,結果把它弄成了各種風格的大雜燴。如此觀察,它與今日的英國王室倒是相配——他們也是出自大量不同的祖源,而長久以來都將威斯敏斯特教堂作為“教區本堂”來舉辦婚喪儀式和加冕典禮。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