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綿山的概況?

綿山,亦名綿上,後因春秋晉國介之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山光水色、文物勝跡、佛寺神廟、革命遺址集於一體,是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歷史文化名山。 綿山之所以享譽海內外,千百年來登臨者絡繹不絕,在於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欏嚴會、李姑岩、蜂房泉、天橋、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銀公洞等數以百計的天然岩洞堪稱奇觀。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餘間殿宇、館舍及一兩萬名遊人于“腹”內,容兩千年歷史文明於其間,堪稱天下第一岩。兔、鹿橋、天橋、古雲梯、鐵索嶺、懾神崖等險道驚魂懾魄,令人讚歎叫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所述“綿山石桐水”千回百轉,飛流激蕩,次開發形成了五龍瀑、水簾洞等形態各異的瀑布群體。大小蜂房泉數百個懸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斷線,滴落有聲。此山此水即使在名聲顯赫的三山五嶽也難尋難覓。全國柏樹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龍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組成了一個仙境般的“柏樹王國”。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歷代碑刻,以及雲峰寺石佛殿、馬鳴菩薩殿、明王殿和天橋須彌殿、五龍峰五龍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異彩紛呈,頗具文物價值。東漢古?鐵瓦寺、三國曹魏抱腹寺、北魏鸞公岩和唐代回鑾寺等諸多寺院,以及建築面積為三萬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觀──大羅宮,寺廟的古老、眾多和宏偉也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擬。以上奇岩、險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巨宮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傳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習俗,組成了綿山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緒萬千而留連忘返。 綿山地勢險要,歷來兵家必爭。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綿山下雀鼠谷大敗宋金剛,收降尉遲恭。一百二十回《水滸傳》留下了田虎帶領農民起義軍與官兵對壘的故事。綿山還記載有南宋李武功、李實領導義軍抗擊金兵入侵的事蹟。明末太原武總兵也曾依託綿山收復失地,以圖再起。抗戰初期,馮玉祥將軍所屬方振武部在綿山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抗日誓師。之後介休縣長張德含、犧盟會特派員李志敏在綿山組建抗日民主政府,堅持了長期的敵後遊擊戰爭。綿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萬”和愛國主義的特殊風景線。 綿山開發,開始於原始人的群居生活。道家活動開始於春秋時期,此時介之推已攜母來綿山隱居。東漢建安年間,綿山已有佛教寺院──鐵瓦寺。《介休金石略》載:“摩斯塔下有寺,東漢建安年建,皆鐵瓦,悉鑄施者姓名”,據今已有一千八百餘年。以後規模較大的開發建設有五次:三國曹魏時,高僧迪公考察籌畫,魏明帝曹睿特詔建綿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曇鸞于綿山抱腹寺及山之陰聚徒說法,弘揚淨土宗教義,並創建鸞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擇地綿山,創立禪林,修煉成佛,後唐太宗李世民敕建雲峰寺;元末大火後,明晉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復雲峰寺等寺院,之後歷代又有增修;1995年以來,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吉英獨資修復開發綿山,除將1940年侵華日軍燒毀的寺廟逐一修復外,又新建了盤山公路和賓館、飯店等接待服務設施。已投資六億元。 綿山毗鄰平遙古城、雙林寺、鎮國寺,與靈石王家大院、資壽寺聯為一體;同時又是介休市區玄神樓、後土廟景區和洪山、張壁古堡、弘濟寺景區的“龍頭”,起著重要的影響輻射作用。它又與沁源靈空山、靈石石膏山形成一個地域遼闊,各具特色的“旅遊金三角”。加之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接待服務設施日臻完善,冬夏溫差不大,一年四季皆宜遊覽,尤宜冬日雪霽,是一個有著廣闊開發前景並極具獨特個性的旅遊勝地。
綿山,亦名綿上,後因春秋晉國介之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山光水色、文物勝跡、佛寺神廟、革命遺址集於一體,是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歷史文化名山。 綿山之所以享譽海內外,千百年來登臨者絡繹不絕,在於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欏嚴會、李姑岩、蜂房泉、天橋、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銀公洞等數以百計的天然岩洞堪稱奇觀。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餘間殿宇、館舍及一兩萬名遊人于“腹”內,容兩千年歷史文明於其間,堪稱天下第一岩。兔、鹿橋、天橋、古雲梯、鐵索嶺、懾神崖等險道驚魂懾魄,令人讚歎叫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所述“綿山石桐水”千回百轉,飛流激蕩,次開發形成了五龍瀑、水簾洞等形態各異的瀑布群體。大小蜂房泉數百個懸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斷線,滴落有聲。此山此水即使在名聲顯赫的三山五嶽也難尋難覓。全國柏樹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龍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組成了一個仙境般的“柏樹王國”。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歷代碑刻,以及雲峰寺石佛殿、馬鳴菩薩殿、明王殿和天橋須彌殿、五龍峰五龍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異彩紛呈,頗具文物價值。東漢古?鐵瓦寺、三國曹魏抱腹寺、北魏鸞公岩和唐代回鑾寺等諸多寺院,以及建築面積為三萬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觀──大羅宮,寺廟的古老、眾多和宏偉也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擬。以上奇岩、險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巨宮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傳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習俗,組成了綿山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緒萬千而留連忘返。 綿山地勢險要,歷來兵家必爭。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綿山下雀鼠谷大敗宋金剛,收降尉遲恭。一百二十回《水滸傳》留下了田虎帶領農民起義軍與官兵對壘的故事。綿山還記載有南宋李武功、李實領導義軍抗擊金兵入侵的事蹟。明末太原武總兵也曾依託綿山收復失地,以圖再起。抗戰初期,馮玉祥將軍所屬方振武部在綿山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抗日誓師。之後介休縣長張德含、犧盟會特派員李志敏在綿山組建抗日民主政府,堅持了長期的敵後遊擊戰爭。綿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萬”和愛國主義的特殊風景線。 綿山開發,開始於原始人的群居生活。道家活動開始於春秋時期,此時介之推已攜母來綿山隱居。東漢建安年間,綿山已有佛教寺院──鐵瓦寺。《介休金石略》載:“摩斯塔下有寺,東漢建安年建,皆鐵瓦,悉鑄施者姓名”,據今已有一千八百餘年。以後規模較大的開發建設有五次:三國曹魏時,高僧迪公考察籌畫,魏明帝曹睿特詔建綿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曇鸞于綿山抱腹寺及山之陰聚徒說法,弘揚淨土宗教義,並創建鸞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擇地綿山,創立禪林,修煉成佛,後唐太宗李世民敕建雲峰寺;元末大火後,明晉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復雲峰寺等寺院,之後歷代又有增修;1995年以來,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吉英獨資修復開發綿山,除將1940年侵華日軍燒毀的寺廟逐一修復外,又新建了盤山公路和賓館、飯店等接待服務設施。已投資六億元。 綿山毗鄰平遙古城、雙林寺、鎮國寺,與靈石王家大院、資壽寺聯為一體;同時又是介休市區玄神樓、後土廟景區和洪山、張壁古堡、弘濟寺景區的“龍頭”,起著重要的影響輻射作用。它又與沁源靈空山、靈石石膏山形成一個地域遼闊,各具特色的“旅遊金三角”。加之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接待服務設施日臻完善,冬夏溫差不大,一年四季皆宜遊覽,尤宜冬日雪霽,是一個有著廣闊開發前景並極具獨特個性的旅遊勝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