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聖彼得教堂?

聖 彼 得 教 堂

  坐落在義大利西北部、台伯河西岸梵蒂岡城的聖彼得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教堂因聖彼得而得名。耶穌受難後,他偕眾教徒從巴勒斯坦啟程,西行萬里,來到羅馬傳教,後被羅馬皇帝所殺、葬於羅馬。西元4世紀,君士坦大帝皈依基督教後,於西元325 年在聖彼得初至羅馬時的傳教地、後來也是他的墓地上建立了聖彼得小教堂,隨著基督教勢力日趨昌盛,到西元1506年,羅馬教皇朱裡亞二世再次開始在原址上重建教堂,這就是現存的聖彼得教堂。

  整個修建工程歷時120餘年,到1626年最後完工,由當時的羅馬教皇烏爾班主持落成典禮。這中間,包括米開朗基羅在內的10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藝術大師先後擔任過教堂的設計師,因此,這座教堂被認為是現存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藝術的代表作。

  教堂長約200米,最寬處130米,平面呈十字架形,最能體現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風格的,是教堂正中覆蓋著一個穹窿大圓頂。從地面到圓頂頂上的十字架的高度達137米。圓頂直徑42.34米,上有一個金光耀目的圓球。從教堂底乘電梯升至圓頂,進入圓球,才發現圓球之內,竟得容下10餘人站立,由此可推想教堂之大。據說,堂內可容7萬人之眾。教堂有5座大門,居中正門只許重大宗教節日,由教皇親自開啟,其他4門,整日開放,任人入內參觀。在教堂內部,粗大崇高的大理石柱上、牆壁上、天花板上、門扉上,乃至地面上,玻璃窗上,無處不是精美的雕刻、壁畫和嵌鑲畫。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雕像《母親》,為教堂的“鎮山”之寶 。聖母瑪麗亞右手摟著受難後的耶穌,垂首凝睇,悲痛欲絕,作者賦予聖母以凡胎肉體的人間母親的形象和感情,洋溢著一種靜謐而又聖潔的美。其他作品還有米開朗基羅的聖彼得銅像和建築家兼雕塑家貝爾尼尼雕塑的《聖水缽》等藝術名作。

聖彼得教堂之一 

  另外,在門前長廊簷下,有文藝復興初期的名畫家喬托所作的鑲嵌畫《小帆》,畫面上描繪耶酥門徒在小船上遇風浪,小船顛簸前進的情景,象徵著早期基督教傳道事業的艱辛。穹窿大圓頂的內壁上有色澤鮮豔的鑲嵌畫和玻璃窗,觀賞的遊人抬著仰望,仿佛獨立於天穹之下,另有一種高曠肅穆,神聖莊嚴之感。

  教堂長約200米,最寬處130米,平面呈十字架形,最能體現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風格的,是教堂正中覆蓋著一個穹窿大圓頂。從地面到圓頂頂上的十字架的高度達137米。圓頂直徑42.34米,上有一個金光耀目的圓球。從教堂底乘電梯升至圓頂,進入圓球,才發現圓球之內,竟得容下10餘人站立,由此可推想教堂之大。據說,堂內可容7萬人之眾。

  教堂有5座大門,居中正門只許重大宗教節日,由教皇親自開啟,其他4門,整日開放,任人入內參觀。在教堂內部,粗大崇高的大理石柱上、牆壁上、天花板上、門扉上,乃至地面上,玻璃窗上,無處不是精美的雕刻、壁畫和嵌鑲畫。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雕像《母親》,為教堂的“鎮山”之寶 。聖母瑪麗亞右手摟著受難後的耶穌,垂首凝睇,悲痛欲絕,作者賦予聖母以凡胎肉體的人間母親的形象和感情,洋溢著一種靜謐而又聖潔的美。其他作品還有米開朗基羅的聖彼得銅像和建築家兼雕塑家貝爾尼尼雕塑的《聖水缽》等藝術名作。另外,在門前長廊簷下,有文藝復興初期的名畫家喬托所作的鑲嵌畫《小帆》,畫面上描繪耶酥門徒在小船上遇風浪,小船顛簸前進的情景,象徵著早期基督教傳道事業的艱辛。穹窿大圓頂的內壁上有色澤鮮豔的鑲嵌畫和玻璃窗,觀賞的遊人抬著仰望,仿佛獨立於天穹之下,另有一種高曠肅穆,神聖莊嚴之感。


聖彼得教堂之二

  大殿正中偏後,有一金色華蓋,它是貝爾尼尼積9年時間建造而成的巴羅克式裝飾性建築,高29米,由四根螺旋形描金銅柱支撐,銅柱高11米,柱上飾以金色葡萄枝和桂枝,枝葉間攀附著無數小天使,有許多金蜂點綴其間。華蓋四周金葉垂掛,波紋起伏,似迎風招展。華蓋之內是一隻展翅飛翔的金鴿,光芒四射,耀人眼目。華蓋之下,是祭壇,點綴以大理石雕琢和黃金飾物,這是教皇做彌撤之處。祭壇前面,有一地窖,是聖彼得的陵墓所在。在陵墓前面欄杆上點著數十盞長明燈,晝夜不滅。沿四周牆壁,佈滿小教堂、小祭壇和聖徒們的墳墓。這一帶燈光搖曳,布幕低垂,更增加整個中殿的神秘而安靜的宗教氣氛。教堂前面是聖彼得廣場,廣場上兩組半圓形的大石柱柱廊,一座高插雲霄的紅色花崗岩方尖碑以及兩座巨形噴泉,襯托著教堂,構成的景色極為壯麗。聖彼得廣場可容納50萬人,是羅馬教廷用來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