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瞭解愛琴海?

愛琴海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它位於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之間,南北長610千米,東西寬300千米,面積21.4萬平方千米,比波斯灣還要小些。
  愛琴海的海岸線非常曲折,港灣眾多,島嶼星羅棋佈。相鄰島嶼之間的距離很短,站在一個島上,可以把對面的海島看得清清楚楚。它所擁有的島嶼數量之多,全世界沒有哪個海能比得上的。所以愛琴海又有"多島海"之稱。
  愛琴海的島嶼大部分屬於西岸的希臘,小部分屬於東岸的土耳其。海中最大的一個島名叫克里特島。克里特島面積8 000多平方千米,東西狹長,是愛琴海南部的屏障。
  克里特島是古代愛琴文化發源地。約在西元前3000年,克里特島上的居民已經進入青銅器時代。約在西元前2600-西元前1125年的米諾斯王朝時代,島上文化空前繁榮,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宮殿,製造出許多精美的工藝品。20世紀初,在島北濱海平原上的伊拉克利翁發掘出一座當時建築的王宮。這座王宮中央是一個長方形的庭院,國王宮殿、王后寢宮分佈在庭院四周。各建築物之間用長廊、門廳、複道、階梯相連,千門百戶,真如古希臘神話中的迷宮一般。正因為當時愛琴一帶是商業活動的中心,人們習慣地把愛琴海以東的地方叫做"亞什",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叫做"歐列伯"。"亞什"是"日出之地"的意思,即東方;"歐列伯"是"日沒之地"的意思,即西方。亞細亞洲和歐羅巴洲的名稱,就是由此轉化而來。人類最初的文明在西亞的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形成後,地中海東部地區便在此兩大東方文明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新的文明中心此起彼出,蔚為壯觀,其中尤為傑出的是愛琴文明。愛琴文明是指愛琴海地區的青銅文明,以克里特島和希臘的邁錫尼兩地為主,亦稱克裡特—邁錫尼文化。就其地理位置看,愛琴海處於地中海東部的西北隅,東接小亞細亞,西連希臘半島,南與埃及、利比亞隔海相望。在歷史傳統上,愛琴海與希臘更有密不可分的聯繫。自愛琴文明形成後,愛琴海與希臘遂組成統一的文化區,此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古希臘文化區,它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希臘是希臘人對他們所生活居住地區的通稱,在古代不是一個國家的名稱,最初指傳說中希臘人始祖所居住的希臘半島中部偏北地區,後來範圍逐步擴大而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乃至泛指所有希臘人聚居之地。希臘和愛琴海地區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半島西岸,扼歐、亞、非三洲交通的要衝。愛琴海屬於古代希臘的東部,海中島嶼眾多,它們和小亞沿岸構成了東部希臘的地域。希臘本土居於希臘地域的中央,東有愛琴海,西有愛奧尼亞海和亞德里亞海(它們又都是地中海的一部份),因此希臘本土實際上是諸海環繞的半島,只在北部與歐洲大陸相連。
  和古代東方文明的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的特色相比,希臘則是以地小山多、海岸曲折、島嶼密佈為其地理環境的特色。溫和晴朗的地中海氣候在這裡也表現得最為典型,既無歐陸冬季的嚴寒,更沒有非洲夏日的酷熱。海洋主宰了它的氣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於它的歷史與文化。這種冬季多雨而夏日乾爽的地中海氣候有利於橄欖、葡萄的生長,充足的陽光和長年的和煦則激勵居民喜愛戶外活動。由於都屬地中海氣候,希臘和地中海東部與西部沿岸各地,雖為海外遠隔的異國,卻在自然環境方面有相近之處。隨著古希臘航海事業的發達,這些地方,如東地中海的小亞、敘利亞與埃及,西地中海的義大利、法國與西班牙,都便於希臘向其沿岸移民。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都以風光綺麗著稱,碧海藍天,綠島相連,浩淼的海面使古代航海者感到親切。夏天的愛琴海成為遠古航海業的天然搖籃,這裡的居民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即開始航海活動,進入文明以後更見興盛。然而,海洋也並非總是風平浪靜,愛琴海的冬季風暴尤為頻繁,所以古希臘人也把海洋看成鍛煉勇士的學校。更重要的是,進入銅器時代以後,愛琴海已變成希臘與東方先進文明建立聯繫的主要通道,他們東航經敘利亞而接觸巴比倫文明,從愛琴海南邊最大島嶼克裡特往南往東,也很容易到達埃及。這兩大文明古國和其他東方文明民族都使愛琴文明和日後的希臘文明得以豐富和發展,使他們能在自己的文化創造上取得卓越成就。
  以愛琴海諸島和小亞沿岸構成的東部希臘由於最靠近東方,在經濟和文化發展方面也有得風氣之先的優勢。愛琴海中島嶼眾多,總數在480個以上。小亞沿岸的大島有羅德斯、薩莫斯、開俄斯等。海中諸島大小不等,歸屬於基克拉迪斯群島和南北斯波拉底斯群島三大組。但是,愛琴海的最大島嶼,也是愛琴文明的最大中心,卻是處於海域最南端的克里特島,它如長船般橫列於希臘與北非之間,東西長約250公里,南北則較狹短,僅有12至60公里。島東部平坦、溪流甚多;中部有全島最高的伊達山,其東坡與南北麓亦形成多塊平原,兼有戰略形勝及經濟發達之利,首邑大城皆集中於此;島西部則為丘陵山地,比較落後。克里特島位置優越,海運方便,成為南連埃及、北通希臘的樞紐。
  希臘本土分為北希臘、中希臘和南希臘三部份。中希臘的雅典從古到今始終是希臘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希臘在地理上又別稱伯羅奔尼薩斯半島,其東北端的邁錫尼在愛琴文明後期代克裡特而起,地位非常重要。在希臘文明時期,希臘本土和愛琴諸島都各自建立數以百計的城邦小國,始終未臻統一,但在民族、語言、文化、風俗方面卻較一致。以紛立的城邦小國而取得突出的文明成就,這是希臘不同于東方文明的一大特點。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愛琴海島嶼密佈、希臘本土又被群山分割為無數小塊區域的地理環境的特點有關。 愛琴海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它位於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之間,南北長610千米,東西寬300千米,面積21.4萬平方千米,比波斯灣還要小些。
  愛琴海的海岸線非常曲折,港灣眾多,島嶼星羅棋佈。相鄰島嶼之間的距離很短,站在一個島上,可以把對面的海島看得清清楚楚。它所擁有的島嶼數量之多,全世界沒有哪個海能比得上的。所以愛琴海又有"多島海"之稱。
  愛琴海的島嶼大部分屬於西岸的希臘,小部分屬於東岸的土耳其。海中最大的一個島名叫克里特島。克里特島面積8 000多平方千米,東西狹長,是愛琴海南部的屏障。
  克里特島是古代愛琴文化發源地。約在西元前3000年,克里特島上的居民已經進入青銅器時代。約在西元前2600-西元前1125年的米諾斯王朝時代,島上文化空前繁榮,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宮殿,製造出許多精美的工藝品。20世紀初,在島北濱海平原上的伊拉克利翁發掘出一座當時建築的王宮。這座王宮中央是一個長方形的庭院,國王宮殿、王后寢宮分佈在庭院四周。各建築物之間用長廊、門廳、複道、階梯相連,千門百戶,真如古希臘神話中的迷宮一般。正因為當時愛琴一帶是商業活動的中心,人們習慣地把愛琴海以東的地方叫做"亞什",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叫做"歐列伯"。"亞什"是"日出之地"的意思,即東方;"歐列伯"是"日沒之地"的意思,即西方。亞細亞洲和歐羅巴洲的名稱,就是由此轉化而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