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夫長:不宜拔高“處座”乘公交的作用

百夫長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決策前,親身的體驗是確保實事求是的關鍵。日前,重慶市交委會鑒於公交秩序混亂和體制矛盾,要求所有副處級以上幹部,要輪流乘公車上下班;據說這是“硬性規定”,還要“長期堅持”。








  “處座”輪流坐公交有沒有好處?參與輪班者最有發言權。10月19日,一位參與輪班的領導乘公交上班,用了1小時5分鐘才走完了乘專車只要20分鐘的路,因此遲到了15分鐘,從而深刻體會了老百姓乘公交上班的不易。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公車運行的狀況是否正常?乘客靠公車出行是否便捷?城市的公共交通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對於長期靠專車、私家車出行的“處座”、“局座”們來說,的確是少了那麼點“感同身受”。輪流坐一坐公交,也確實能給他們好好補一補“課”。

  但要調查現狀、瞭解民意,也不能只是輪流坐公交,或者說主要的途徑不應該是輪流坐公交。否則,就容易重複時下的歷史劇裡屢見不鮮的“上級領導”微服私訪的老套。在那些橋段裡,解決問題的終極法寶,就是某“上級領導”(最好是皇帝本人)哪天閑來無事,下去逛逛,順便就把困難給發現了,把問題給解決了。但這樣的模式背後,透露出的卻是正常的調查研究的缺失和資訊管道的不通暢。

  具體到“處座”坐公交事件,把這當作一種瞭解民情的輔助手段可以,若過於拔高,甚至捧到“制度建設”高度,就未免有點“過”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