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廟介紹

文廟,還叫孔廟、夫子廟、文宣王廟、至聖廟等,是天津歷史上等級最高的古建築群、也是天津今天保存下來的最大古建築群。據史料記載,在孔子死後第二年,魯國國君哀公命令將孔子闕裡的三間故宅,改做廟堂,歲時奉祀。後來唐太宗詔令全國“州縣學皆立孔廟。”於是歷代相襲,到明清時期,全國孔廟已達1560多座。

天津文廟建於1436年。1404年天津設衛建城,1405年和1406年,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管轄海河以南沿南運河至德州以東地区,卫卒16800人,加上家属,人数不在少数。这些卫卒子弟能否上学,直接影响到军心,甚至影响到地方的稳定,因此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再加上永乐皇帝设都北京之后,天津在当时很快成了水路和旱路的交通枢纽,人口迅速膨胀,这些从各地齐集到天津的人口,也面临迫切需要教育的问题。

1436年,提学御史程富提出上奏,要求在天津设立卫学。于是天津左卫指挥使朱胜将自己的一处住宅捐出,做为学宫校址,至此天津建起了第一所官办学校。

唐太宗诏令的“州县学皆立孔庙”,也就规定了,在设立学校的同时,就要修建文庙。历史上曾经将官办学校称作庙学,也是这个原因。因此天津文庙可以说是与天津卫学同时兴建的。

唐代最初建成的文庙,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而只是校内一座奉祀孔子的殿堂而已。到了宋代初年,文庙的建筑开始完善并开始逐渐与学校分离,大体上形成了“左庙右学”的建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