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橋名稱的由來

上海澱山湖畔,靜臥著名聞遐邇的江南古鎮朱家角。36座古橋星羅棋佈地散落在河港交錯的朱家角各處,最負盛名的當數放生橋。

始建于明隆慶五年(西元1571年)的放生橋,位於朱家角鎮東部,它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五孔石拱橋,也是包括周莊、烏鎮、同裡等在內的“江南十大名鎮”中惟一的大型古橋。

放生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米,橋身中間最大的孔徑達13米,兩側孔徑各10米上下。承重結構採用超薄型橋墩,橋墩厚度约100厘米。大桥造型秀美,壮观而不失精巧,历数百年风雨沧桑而依旧保存完好。放生桥长如玉带,状如彩虹,远远看去,在平静如镜的河水倒映下,5个半圆形桥孔变成完整的圆孔,相映成趣,别有洞天;旧称“井带长虹”,是当地著名的“十景”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

江南古镇的一些石拱桥走势陡峭,使过桥有如登山,备感吃力。放生桥的走势却显得平缓舒坦,它的台阶特别薄,最薄处厚度仅有3厘米,一般不超过8厘米,因此凡过放生桥如履平地。放生桥南北两面台阶合计达122级。这么多的级数在江南石拱桥中是非常罕见的,可见古代造桥者的聪明才智和对路人的一份人文关怀。

放生桥桥体庞大,状似巨龙,给人以非常“大”气的感觉。它的建筑技艺与风格“大”而不“粗”,处处体现出精致、细微、周到。往上走去,台阶显得宽阔而平整,组成桥栏的高近60厘米的石块沿斜坡紧紧相连,天衣无缝,非常坚固,成为确保行人安全的屏障;桥顶龙门石桥面上微微突起八条盘龙,中间缀有一颗耀眼的明珠,精雕细刻,手艺不凡;正中两侧桥栏顶端对称地“蹲”着四只石狮子,小巧玲珑,造型优美。明清时代,每逢农历初一,当地僧人都要在桥顶隆重举行仪式,将活鱼投入河中放生,以此彰显对生命的尊重。“放生桥”之名即由此而来。在岸边仔细察看,西面桥壁柱石上镌刻着一幅楹联:“帆影逐归鸿锁住玉山云一片,潮声喧走马平溪珠浦浪千重”。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建筑工艺,与宏伟的古代桥梁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使放生桥声名远播,近悦远来。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