猢猻愁在犁溝門上臥牛臺北,因其鄧險異常連猴子攀援時都要發愁而得名。《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中記述:“其峭甚仰,攀折全無石穴。”道旁原有鐵猿四隻,皺額愁眉,生動形象。傳說古時每月的初三、初八日,有千隻猴子從大上方出發,結隊登主峰,但只有少數能從這裡通過,可見昔日路之陡峭。明袁宏道有《猢猻愁》詩:
仄館東移半尺苔,
仄館東移半尺苔,
如何橫度碧崖巍。
上頭若有朝三叟,
料得胡孙也喜来。
1984年,华阴县人民政府对老君犁沟和猢狲愁险道进行了凿拓,从横翠崖到聚仙台的奇路段有了明显的改观,路面拓宽,台级增加,并以铁索为拦,游人可安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