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草叢,春熙路西段22-24號,過往行人或許不會想到,這裡曾經是成都老字型大小耀華餐廳。上世紀90年代城市改造拆除,餐廳消失,曾讓毛澤東讚不絕口的招牌菜回鍋肉、宮保雞丁也沒能在其它地方發出香味。現在,這裡一部分成了高樓大廈,一部分成了綠化用地。
和這個餐廳及其招牌菜的命運一樣,當年名聲顯赫的譚豆花、竹林小餐、少城餐等已經不在原地,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和寬闊的馬路。7月26日上午,大半已無處可得,更沒見到当年人流如织、座无虚席的盛况。
毛血旺
陈麻婆豆腐
谭豆花“散”了
下西顺城街35号,这是明末清初就开业的谭豆花和竹林小餐的基地。魔芋鸭子、烧冒节子、烧舌尾曾香透全城,闻香而来的好吃嘴络绎不绝,20多张桌子常常爆满。1992年,旧城改造中,谭豆花“散”了,原址上正在建设成都标志性建筑之一———双子塔楼。几乎10年了,这两座塔楼修修停停,仍未建好。
西御街103号,这个门牌号已经不复存在。“别小看了这个103号,很多在外地工作的老成都往年一回来,最想去的就是少城餐。不过,这儿的居民好久没闻到过那种香味了。”一位老大爷说。顺着他指的方向,是马路和西御街77号大楼的一角。听说它的腌卤、烧菜现在搬到其它地方去了。
7月13日,一位几年前离川的老成都,来到当年经常光顾的梓桥正街赖汤元店。让他失望的是,这里只有一片废墟。与他的遭遇一样,不少老四川、外地客,这两年,要找到原址原汁原味的成都名小吃诸如谭豆花、荣乐园都很难。
“再不保护,成都的传统名小吃就可能成濒危物种。”成都饮食公司一位人士说。说法虽有些偏颇,但拥有中华老字号、成都名小吃牌子最多的成都饮食公司,近年来老字号不断消失却是不争的事实。公司共有30余种注册了商标的成都名小吃,其中23种获得过“中华老字号”称号。不过七八年间,已有15种连同它的餐厅一起消失了。“实际上还不止这个数。”成都小吃城总经理余德给记者算账,成都饮食公司兴旺的时候共有108个餐厅,各种小吃上百种。20年里,大部分都不存在了,尚在营业的店号实际也就36家。
乡村小吃的集体窘境
这几年,名小吃遭遇尴尬,岂止是成都饮食公司。一些民间的、个体的、后起的名小吃也因为各种原因走入困境。
这段时间,舒肘子、查渣面都在忙着四处找门面。成温邛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大件路旁边的名小吃生意日渐清淡。“原来每天2万元的营业额,现在每天不过2000元,再不挪窝就只有等死了。”
和舒肘子一样,很多乡村风味小吃都是沿路生财。道路改造,出口变啦,停车不方便啦,客人不愿来啦,这些靠路而生的名小吃突然就有些无所适从,找不着北。而崇州百年名小吃汤麻饼此前也传出面临失传的危险,理由是配方传子不传女,而汤家唯一的儿子远在美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