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不高,三層的唐代樓臺,掩映在翠綠叢中,乍看並不特別引人注目。
只是上得台來,看見古今許多名人題詩留字,才曉得鬱孤台絕不單薄。
最叫人上口的是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朝爱国大词人的情怀不易领会,下得郁孤台所倚的贺兰山后,却不难明白章江东流与贡江汇合成赣江后的浩浩气势。
我们走在古城墙上,导游说这是宋代的遗址,章江水就在离墙不远处缓缓流淌。
“现存的古城墙,有三公里半,也还保留有两个完整的炮城。”
我们走不远,便来到江水汇合处,抬眼赣江就在前头如万马奔腾向北流去,据说在500公里外的吴城镇,它就会注入鄱阳湖。
八境台炮城果然是犀利的军事工程,居高临下的大炮,相信能给攻城者带来很大的威胁。难怪导游刚才在郁孤台上彭德怀题字处,便讲起这位红军著名将领当年的一段憾事。
“1932年,彭德怀担任前敌指挥,陈毅负责后援,奉命攻打赣州城,准备把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搬进这个城市。
“赣州城三面临水,城墙高坚,易守难攻,向来就有铁赣州之称。红军8次攻打赣州,全都无功而退,彭大将军率领的那次,死伤还很惨重。”
据说,赣州是直到1949年才解放的。难怪,其后彭德怀得以瞻仰古城时,要不胜慨叹。
富丽堂皇的八境台
宋朝时建的八境台也是三层的楼台,但是却要比郁孤台高出11米,规模大得多了。
看它斗拱飞檐,画梁朱柱,琉璃瓦屋顶,屋内有藻井彩绘,溢彩流金,果真华丽堂皇。
最难得的是,上得台顶可见三江水淼淼,赣州古城的主要景观就在眼界之内。
在八境台下的古城墙上,导游非常热心地为我们指出那一块块造于900年前的城砖,上面竟都刻有文字。
“据统计,刻有不同内容的铭文城砖多达521种,历代遗留的都有,就像一部历史巨著。”
不过,最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古城风貌,还是那一道横亘贡江的浮桥。
100条船架成的浮桥
导游说,直到1985年,赣州还保留有两宋年间前后架设成功的三座浮桥,目前只保存了最长的建春门浮桥。
“这桥长400米,宽5米,900年前便沿用至今。”
我们看这浮桥,原来是用了许多木船串连起来的,船上铺了木板,行人或推脚车或挑担子,就从这里过江。
桥很稳,也够宽,信步而过,江面和两岸景色都不易错过。
横亘贡江的浮桥
从古城墙这里过江,对岸就是虎岗。蒋经国结束了在苏联12年的流离生涯回到中国后不久,蒋介石就派他来这里磨炼。蒋经国在赣州主政多年,推行新政,也推广新生活运动,给赣州人民做了许多好事。1943年,他在虎岗临江建了新村,收容一千多名儿童,其中多数是抗日战争时期沦落街头的难童。
导游说,老百姓现在还记得,“蒋青天”当时便常推着脚踏车过浮桥。
中华儿童新村的旧址,是一群错落排列的民房。有一栋蒋经国住过的两层楼房子还保留着,名为“慈庐”,已成为旅游景点。
江南第一石窟
赣州城外还有一个讲究历史的风景区,那是通天岩。
通天岩是一座山,虽不高,占地却很大,一个山头连着一个山头,走半天也只能挑着几个景点游玩。
这里最著名的古迹,是唐宋两朝遗留下来的358尊菩萨和罗汉造像,还有北宋至民国的题刻128品,是江南第一石窟。这些摩崖石雕和题刻,造型生动,艺术水准高超,尤其处于岩深谷邃、树木参天的幽美环境里,的确令人留连忘返。
不过,通天岩最令我刮目相看的是,今人在丹崖绝壁上正在进行的许多艺术创作。我留意到,有好几名福建惠安地区的石雕师傅,已在这里留下好些巨大的佛像造型。
正是,当代的艺术家也一样可以为后人在大自然里创造艺术财富!
历史文化名城
今日的赣州城,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城区街道的绿化环境,使人不相信那只是江西省南部的一个小城市。
我在旧城区的古街道漫步时,不经意地察觉到大街小巷都是那么干净,地上几乎没见一张纸屑一片果皮。
这回到赣州的最大遗憾,是未能到西华山参观世界最大的钨矿井,据说那矿井犹如地下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