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閩南名寺。位於福建廈門五老山下。始建于唐,五代僧人清浩改建為泗洲寺。元明以後時有興廢。清康熙年間,靖海將軍施銀重建,因寺中供奉以觀音菩薩為主,又在浙江普陀山之南,故名南普陀。寺內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和藏經閣等。大悲殿高約十余米,八角三層飛簷躥角式,全以鬥模仿架疊而起,殿中供奉觀音四尊大雄寶殿金碧輝煌,供奉三寶千手觀音等造像。藏經閣為二層閣式建築,二樓為玉佛寶殿,供奉玉佛甚多,其中有緬甸的釋迦牟尼涅i冒子襝瘛;褂忻饜略輳?426)銅鑄观音菩萨像等。阁内珍藏中外佛典经书达数万卷。寺内保存碑记刻石,有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还有清乾隆御制碑,为有关台湾林爽文、庄大田起义的实物史料。1925年会泉任住持,在此创办闽南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