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玉帝瀑,瀑泉緣崖噴散,類掛玉簾,最為奇勝。宋代武科狀元察必勝詩雲:“珠箔飛空澗布流,卷舒曾不用銀鉤,懸崖灑灑清涵雪,越壑溶溶冷澀秋。”此瀑主要集小白雲山東坡之雨水,分為三疊,上疊75米,中疊41米,下疊59米,全長175米,寬2~3米,因匯水面積較大,每疊平面移差較少,山林植被良好,故瀑布長年不斷,如巨龍從大而降,鱗爪橫飛,勇往直前。每疊瀑布之下各有一深潭,響聲如雷,四周環境幽深,更顯出疊瀑之不同凡響。
白雲山,周圍20余裡,高插雲漢,中有深涧,阔数十步,无通道,巨藤径数尺跨之,其长如涧,回绕水际若栏槛,游人援之以进,即古时之藤道。山有应潮潭、仰明河洞、玉乳洞、乾洞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