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有中國佛寺“祖庭”之稱,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68),因漢明帝“感夢求法”,遣使天竺僧人回洛陽後而創建。歷代屢有修葺增繕,唐代前期達到最盛,武則天曾派親信薛懷義任住持,安史之亂後即有殘損,明嘉靖三十年(1551)重修後,始成今日之規模佈局。寺址位於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現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典及毗盧閣等建築,殿堂共達百餘間。山門外有東漢來華的天竺僧報摩騰、竺法蘭之墓,青石砌包。寺內還有唐代經幢。元代華嚴大師文才撰言語收寫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记碑》及原存石刻弥勒菩萨像已被盗往美国。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药师及阿弥陀佛,东西分置十八罗汉,均为元代以来干漆工艺制成。寺后部有清凉台,台上建有毗卢阁,西侧配殿中置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像。白马寺有金大定十五年(1175)所造齐云塔,塔为四方形密檐式,高25米,塔身挺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