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濕地及其環境保護

邋邋香港後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是世界上觀賞水鳥的最佳地點之一,有不少世界級稀有及瀕危種類長相趣怪的黑臉琵鷺便是其中之一。黑臉琵鷺最近被建議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它們的世界種群數量只有數百,只在東亞地區出現,但去年 12 月初在後海灣出現的數量卻超過 250 只,比較上一年度躍增超過 50%,占全球數量的 30% 以上。

除黑臉琵鷺之外,後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的稀有鳥類還有卷羽鵜鶘、黑嘴鷗、白鸛、勺嘴鷸和青頭潛鴨等。這片濕地是成千上萬候鳥飛越北亚、东亚至大洋州,南北往返的重要一站。在春秋两季,雀鸟数量和种数都非常鼎盛,可达 7 万多只。后海湾共有 300 多种鸟类栖息或过境。虽然所有野鸟均受香港法律所保护,但一些渔民为避免鱼苗被鸟类侵害,不得不在鱼塘周围安装各种捕鸟器。最近在米埔保护区内,先后于不同地点发现了 3 只黑脸琵鹭的尸体,死因尚待研究。渔农自然护理署对此非常关注。

在一项国际环保意识调查中,香港排名于 60 个地区之中的第 58 位,仅仅位于非洲的喀麦隆和高加索的亚美尼亚之前。香港人口对生态环境的损耗程度为世界第一,不过,近期香港人关注濒危鸟类的生存,确实是环境保护意识抬头的一个标志。

后海湾湿地由 1995 年成为中国第 7 个拉姆萨尔湿地,占地 1500 公顷,位于香港西北面最大的河口平原,处于三面环抱的城市之间,沉积物主要来自深圳河和元朗沥,拥有香港境内最大的红树林,覆盖面积超过 200 公顷。

后海湾是香港水质最恶劣的地方,在 1996 年曾记录到含氧量接近零的极低水平。家居废水污染不断恶化,人畜废物是最严重的污染,深圳和元朗的工商业无可避免地继续加剧污染。最近的水质调查显示,后海湾的污染程度已经超过其自然分解能力的 4 倍。

在过去的 100 多年以来,后海湾共有超过 1700 公顷的湿地被开发,主要用作稻谷耕种、鱼塘和虾塘。虽然香港和邻近地区当局已经开始正视环境问题,但后海湾的珍贵湿地生态前景还未能令人乐观,人鸟争地的战役可能陷入“双输”局面。

注:拉姆萨尔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的另一种叫法。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