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第一峰”位於德欽縣城升平鎮西,名叫卡格博峰,車行至10公里處的飛來寺,便可見到瀾滄江對岸數百里冰峰相連,雪巒綿亙,平均海撥在6000米以上的 雪峰就有13座,稱為“太子十三峰”。梅裡、太子雪山南接碧羅雪山,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氣勢磅礴,無比壯觀。那傲然挺立於十三峰之上的卡格博峰,高聳入雲, 橫亙天際,海撥6740米,是雲南的第一高峰,也是享譽中外的奇峰。
卡格博,藏語“白色雪山”之意,俗稱“雪山之神”。傳說原是九頭十八臂的煞神,後被蓮花生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领尕制敌宝珠雄师大 王格萨尔麾下一员骠悍的神将,从此统领边地,福荫雪域。卡格博神像常常被供奉在神坛之上,他身骑白马,手持长剑,威风凛凛,俨然一位保护神。卡格博峰被认 为是神的化身,在藏区被列为八大神仙之首,自然也就成了藏传佛教的朝圣地。每年秋末冬初,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一批批香客,千里迢迢赶来 朝拜这座心灵中的自然丰碑,以求卡格博神的保佑。他们围着神山绕匝礼拜,少则七天,多则半月,称之为“转经”,若逢藏历羊年,转经者更是增至数 十百倍。
在太子十三峰中,缅楚姆峰(大海神女峰)线条优美,婀娜多姿,恰似婷婷玉立的女性,传说是卡格博的妻子。洛拉争归贡布(红脸神峰)则如一 个胆小羞怯的孩子,躲藏在缅楚姆身后,松吉吾学、甲娃林安、乌格东等也姿态各异。太子十三峰也早已被藏传佛教的信徒们尊奉为神,并著成《卡 格博松语》(经书)在雪山下广为传诵。山下有取登贡寺、衮玛顶寺,为朝圣者的煨桑之地,至今香火旺盛,转经者络绎不绝。
卡格博峰下,冰川、水斗连绵,其中“明永恰”和“斯恰”两条如银麟玉甲的长龙,从海拨5500米往下延伸至2700米的森林地带,离江面仅800米, 是世界稀有的低纬度、高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
人类虽已征服了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但卡格博峰由于山体陡峭,终年冰雪覆盖,时有雪崩、浓雾、大雨、乌云、狂风、迄今仍是无人登顶的 “处女峰”。早在1902年,英国就派出一支登山探险队首次向神峰冲刺,后来,美国、日本、中日联合等4支登山队又4次攀登,都以失败告终。1991年 1月,17名中日登山健儿又在卡格博峰下落不明,消息传出,震惊中外。现在飞来寺立有纪念碑供游人凭吊英魂。碑旁有望峰亭,供游人驻足远眺神峰。 1989年10月,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大师曾到此祭山,举行隆重法事,路旁的碑刻、佛塔即为纪念此事而建的。
卡格博,藏語“白色雪山”之意,俗稱“雪山之神”。傳說原是九頭十八臂的煞神,後被蓮花生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领尕制敌宝珠雄师大 王格萨尔麾下一员骠悍的神将,从此统领边地,福荫雪域。卡格博神像常常被供奉在神坛之上,他身骑白马,手持长剑,威风凛凛,俨然一位保护神。卡格博峰被认 为是神的化身,在藏区被列为八大神仙之首,自然也就成了藏传佛教的朝圣地。每年秋末冬初,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一批批香客,千里迢迢赶来 朝拜这座心灵中的自然丰碑,以求卡格博神的保佑。他们围着神山绕匝礼拜,少则七天,多则半月,称之为“转经”,若逢藏历羊年,转经者更是增至数 十百倍。
在太子十三峰中,缅楚姆峰(大海神女峰)线条优美,婀娜多姿,恰似婷婷玉立的女性,传说是卡格博的妻子。洛拉争归贡布(红脸神峰)则如一 个胆小羞怯的孩子,躲藏在缅楚姆身后,松吉吾学、甲娃林安、乌格东等也姿态各异。太子十三峰也早已被藏传佛教的信徒们尊奉为神,并著成《卡 格博松语》(经书)在雪山下广为传诵。山下有取登贡寺、衮玛顶寺,为朝圣者的煨桑之地,至今香火旺盛,转经者络绎不绝。
卡格博峰下,冰川、水斗连绵,其中“明永恰”和“斯恰”两条如银麟玉甲的长龙,从海拨5500米往下延伸至2700米的森林地带,离江面仅800米, 是世界稀有的低纬度、高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
人类虽已征服了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但卡格博峰由于山体陡峭,终年冰雪覆盖,时有雪崩、浓雾、大雨、乌云、狂风、迄今仍是无人登顶的 “处女峰”。早在1902年,英国就派出一支登山探险队首次向神峰冲刺,后来,美国、日本、中日联合等4支登山队又4次攀登,都以失败告终。1991年 1月,17名中日登山健儿又在卡格博峰下落不明,消息传出,震惊中外。现在飞来寺立有纪念碑供游人凭吊英魂。碑旁有望峰亭,供游人驻足远眺神峰。 1989年10月,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大师曾到此祭山,举行隆重法事,路旁的碑刻、佛塔即为纪念此事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