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穿越歷史(1)

一。萬佛注目的震撼
曾作為一朝首都的地方,無論如何也應該留有幾分王氣,數處廢墟。雖然大同已經不再尊榮已達兩千年,但只要深入去尋訪和發現,還會發現許多驚喜。那種由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交流匯合而成的古拙/雄強的北方文化,會選擇許多堅硬的方式留下自己的痕跡。
如果你恰好從雲岡石窟的背面經過,會人為不過是一片高不過百余米/縱橫數裡的砂岩。這種地貌在北方十分常見,容易在眼前一閃而過。
但到了正面後,人瞬間會有透不過氣來的感覺,因為就在山的正面,分佈着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我初临此地,正是上午九点不到,阳光强烈耀眼地透射在石窟上,顿时觉得被无数双眼睛注视着。然而稍后平定下来,会发现这些眼神或悲悯/或亲切/或淡然,非但不让人局促,反而让人亲近。
所有地资料都特别强调,第十六到二十窟是云冈石窟造像地代表作。与中原大多数寺庙里所常见地佛像丰满圆润所不同地是,北魏时期地造像,一般地是清vh秀气/宁静纯朴,脸庞显得几分棱角,体态虽端凝但仍显清瘦。佛的衣服生动飘逸,这就是艺术史上著名的“北魏衣褶”,和另一种“昊带当风”可谓相映成趣。
云冈的美,还在于雕塑的整体性。在这里,有许多名窟/大窟,确是壮观,但也有些仅能旋踵/甚或低头才能进去的小窟。当初的造像者,要给后世留下的不是一尊尊孤立的偶像,而是一个佛国,一个佛的家园。于是,不仅佛来了,佛的世界里的菩萨/罗汉/梵天/护法,飞天及种种都来了,它们围绕在佛的周围,或飞腾/或舞蹈/或守卫/像重重光幢,又像火焰般辉煌壮丽。虽然看的人脖子发酸,却怎么也不想走出去。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