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永濟市鸛雀樓,建於北周時期,因鸛雀經常棲息其上而得名,元朝初年毀于戰火,重建於1997年。鸛雀樓前瞻中條山,下瞰黃河,景色壯美,歷代文人墨客留詩者眾多,其中以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登鸛雀樓》尤為著名,成了晉南地區旅遊的一個新亮點。
鎮海樓是廣州標誌性建築之一,位於廣州越秀山上,屬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鎮海樓下面兩層圍牆用紅砂岩條石砌造,三層以上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有複簷5層,綠琉璃瓦覆蓋,飾有石灣彩釉鼇魚花脊,朱牆綠瓦,巍峨壯觀,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镇海楼气宇非凡,古今曾以“镇海层楼”、“越秀远眺”和“越秀层楼”先后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南京阅江楼始建于明初。公元1374年,也就是洪武7年的春天,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
大观楼位于昆明城区西南部,地处滇池北滨。康熙二十九年,巡抚王继文路过此地,见此处湖光山色优美,视野开阔,于是大兴土木,挖池筑堤,种花植柳,兴建了大观楼及周围建筑。大观楼原为二层,因面临滇池,登楼四顾,景致极为辽阔壮观,故命名为“大观楼”,并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