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石鐘山石窟

石鐘山石窟坐落在劍川縣城西南25公里處的石寶山,山上有一高峰,峰上有一大塊紅砂石形如鐘而得名石鐘山。石鐘山上有三區石窟群:石鐘寺區八窟,獅子關區三窟,沙登村區六窟,三個區域共造像139尊。這些石像,均雕刻在紅砂石上,以南詔國的發展歷史為主要內容,構造了一幅生動的南詔歷史畫卷。在南詔200多年的歷史中,功績特別顯著的3位王者在石窟中均有雕像。

  石鐘山石窟的139尊像中,除南詔歷史人物雕像外,還有釋迦牟尼、八大明王等佛教造像和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樵夫、老翁、琴师、童子雕像,这些雕像,栩栩如生,充满民间生活气息。

  石钟山石窟的开造年代,上迄南诏(唐),至大理国(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最早的石窟,这一石窟群所具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的人所重视,特别是那座中国唯一的女性殖器(白族语叫阿盎白)雕塑,竟然出现在以佛像、王者雕像群中,引起了有关学者专家的极大关注。有人说是少数民族地区性崇拜的产物;有人说是女性求子的崇拜物;众说纷纭。

  但不管怎样,"阿盎白"被白族群众所崇拜则是事实。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石钟山石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钟山上还有个宝相寺,每月农历27-29三天,这里都要举行传统的唱情歌活动,届时,大理、丽江、洱源、兰坪等七个县市的白族男女青年,都要穿着节日盛装,弹着三弦来这里谈情对歌,通过对歌,他们要盟定终生——寻找如意的伴侣。这样的歌会要举行三天三夜。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