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裡到底有沒有藏寶?

現在是個"迷"
從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止,中間經歷4代君主,換了3屆主持人:海通、章仇兼瓊、韋皋。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如此龐大的工程到底有沒有專門的設計人員和精細的施工圖?據記載:海通鑿刻大佛是依據城西二裡的佛教寺廟能仁院中的彌勒石佛“小樣”進行的,即找匠人依照能仁院中的彌勒石佛鑿刻成另一尊“丈余高”的“小樣”,然後將“小樣”抬入施工現場,叫匠人將“小樣”按1∶13的比例放大開凿。
据考证,海通选定能仁院的弥勒石佛作“小样”,主要是解决所塑佛像的形态问题。大佛的建造,应是严格按照佛经教义规定的技术指标来进行的,这些技术指标被精确地绘制在施工平面图上,作为匠人施工时的具体标准,这样才能科学地指导造像施工,严格按施工图的数据开凿佛像,才能做到结构和谐,神形皆备,比例匀称。
上世纪80年代,广东一位叫潘鸿忠的人,偶然发现乐山大佛的栖息地,实际是一尊三山相连(乌尤、凌云、龟城山)的“巨型睡佛”,而乐山大佛正处于这尊“巨型睡佛”的心脏部位,似乎印证了“佛在心中,心中有佛”的佛界之说。上世纪90年代,一群游客偶然又在乐山大佛的心脏部位发现了一尊“小佛”的隐约身影,头及眼、鼻、嘴等五官身形清晰可见。这尊“小佛”的身影刚好位于乐山大佛胸前的藏宝洞位置,似乎进一步印证了“佛中有佛,佛在心中,佛心藏宝”的民间之说。
那么这个藏洞究竟要藏什么东西呢?藏财宝吗?答案是否定的,出家人两袖清风,淡泊钱财,更何况“心中”装钱财跟佛经教义是违背的,也跟光明正大的弥勒佛的身份不符。
笔者认为:值得大佛在“心脏”部位收藏的东西只有“佛”,而这个佛不是其他佛,是帮助大佛诞生的“母本佛”即大佛的“小样”。

没有


没有,只不过是此佛像在中国来说是最大的,所以就出名了。

滚动至顶部